,怎麼辦呢?我也心如明鏡:論品德、論能力、論武功、論威信,楊繼業均勝潘仁美,更具帥才。可是晚了一步,剛剛封了潘仁美,總不能立即撤換。國家總元帥,不是鬧著玩呀。如今他主動請戰,封他個什麼職位呢?得了,委屈他點吧:“楊令公,你為國效力,精神可嘉。朕封你為兵馬副元帥兼任前部正印先鋒,再封你六兒延昭、七兒延嗣為副先鋒。願你父子能與潘元帥攜手作戰,以國家為重……”
皇上的下句是“不計私仇”,他雖沒說出,大臣們都明白。就連比較遲鈍的金鞭鎮殿王呼延贊都聽出了話外餘音。呼王心說:老潘是元帥,我表哥是先鋒,到了前敵,天高皇帝遠,元帥欺侮先鋒,官報私仇,老楊家還有個好嗎?不行,我得說幾句:“皇上啊,老臣在朝裡沒事可做,得啦,你也派我一塊上前線吧,別看歲數大點,只要往那一坐,多少也管點事。”
呼王倚老賣老。根據他的地位,也確實能鎮住潘仁美。
皇上一皺眉:你跟著起什麼訌?可是大戰前夕,應該鼓勵人人奮勇,絕不能說洩氣話。他既然要去,就得有個職務。這個職務更難安排了。他是朝中諸王之一,雖說是最後一位,終究是王。他又是已故皇太后的御兒幹殿下,尤其是自己即位時,呼王一把金鞭鎮住滿朝,那功勞誰也沒法比。封吧:“呼延御弟,朕封你為前敵總監軍。一把金鞭代管滿營,上起元帥,下至兵卒,對於犯法者,一概打死勿論!”
“謝謝這把鞭!”呼王心直口快。
要說,皇上此時還算有良心。他也深知潘太師的為人,恐怕潘太師在軍前官報私仇。呼王身份既貴,又是楊令公的表弟,同時很正義,封他為總監軍,掌握那把金鞭,潘、楊兩家也就勢力均衡了。誰料話音剛落,潘仁美又不幹了:“萬歲,無人掛帥時,老臣臨危受命,既然楊令公、呼王爺都出徵,何必再要老臣?”這話也挺硬,呼、楊是一夥,那把金鞭我可惹不起!
元帥辭職,又亂套了。皇上有點發火:“哼!你們在這樣下去,朕將御駕親征!”
這句本來是句氣話,誰料八賢王接著說道:“皇上既然一心為國,本王也不敢偷閒。願隨聖駕共御前沿。有皇上天威,會戰無不勝!”
得,弄假成真。文武大臣都有點發傻。
八賢王這番話絕不是信口開河,而是經過深思熟慮的。在他看來,潘仁美不夠元帥,這個人私心太重,靠著女兒攀上高位,行為很不磊落。他與楊家有殺子之仇,雙方絕不會坦誠合作。這種個人恩怨帶到前敵,勢必造成將帥分裂。自古以來,由於將帥分裂而導致國家滅亡的事例太多了,萬萬不可輕心。至於總監軍呼延王爺身份雖貴,論才智、論計謀,遠遠不是潘仁美的對手,很容易上當受騙。為了不讓潘仁美一手遮天,八賢王很想隨軍。可是他明白,自己的身份太高貴了,一切行動都得受限制,若提出隨軍,皇上肯定不準。恰在此時,皇上說了那句氣話。八賢王反應極快,立即藉口搭音,不但自己要隨軍,同時也將皇上推向了第一線。
當然,潘仁美暗中投降的事,八賢王毫無察覺。若有察覺,斬殺潘仁美,一切都省事了。
太宗皇帝十分尷尬。暗中埋怨八賢王:御侄呀御侄,你平素極為精明,今天怎麼說傻話?朕身為皇帝,萬乘之尊,豈能隨便離京?有心推託,剛才那句話卻是自己說的,皇上金口玉言,不能出爾反爾。萬般無奈,只得找藉口:“御侄,你我一道隨軍,京都由誰看守?”
“皇叔,太子趙恆也二十多歲了,何不由他監國?這也是個鍛鍊的機會,對他將來稱帝很有好處。”
太宗心裡一動,思潮起伏。
原來,未央宮燭光斧影,宋太祖死得不明,朝野內外曾有一度亂亂紛紛。直到賀皇后獻出遺詔,太宗的皇位才算穩定。可是他奪了侄兒的天下,心裡總是慚愧。有一次,他對理王趙光美透露心思:“三弟,江山是咱大哥的,在我百年之後,想把江山還給大哥,讓德芳即位,你覺得如何?”
“好!”由於親兄弟私自談心,理王也說真話,“二哥,當初你對我說過,咱們哥三輪流坐天下的。說實在的,皇上這把椅子,自古都是父傳子,你坐著心裡不安,要讓我坐,嗐,得愧死!將來,你讓德芳即位,那孩子賢良,準是為英主。把江山還給大哥,我說二哥呀,我頭一個贊成,你也會留芳千古!”
“三弟,這是咱皇家的機密,你我親弟兄的知心話,切莫外傳。”
“我有幾個腦袋?事關社稷,我敢隨便說嗎?”
“我有幾個腦袋?事關社稷,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