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14部分

第一是“親士急賢”。《墨子》第一章《親士》篇,去:“入國(執政)而不存其士,則國亡矣!見賢而不急,則緩其君矣!非賢無急,非士無與慮國。緩賢忘士,而能以其國存者,未曾有也!”墨子在這裡說得非常紮實,對待才士,不應是一般的敬重(緩賢),而應該是立即任命重用,此所謂“見賢而急”;見賢不急,則才士便要怠慢國君,離開出走。田子方說的那種“行不合,言不用,則去之若脫鞋然”的自由,在戰國時代可謂時尚潮流。當此之時,“急賢”自然是求賢的最有效對策。

第二是“眾賢厚國”。《墨子·尚賢上》雲:“……國有賢良之士眾。則國家之治厚;賢良之士寡,則國家之治薄。故,大人之務,在於眾賢而已。”也就說,國家要強盛,不能僅僅憑一兩個人才,而是要一大批人才,否則,這個國家便會很脆弱(薄)。

第三是“尚賢乃為政之本”理念。《墨子·尚賢中、下》雲:“……尚賢,為政之本也。何以知尚賢為政之本也?……賢者為政,則飢者得食,寒者得衣,亂者得治,此安生生!……尚賢者,天、鬼、百姓之利,而政事之本也!”對墨子的尚賢為本的目標,可以一句話概括:尚賢能使天下安寧,所以是為政之根本。

墨子的人才理論,實在具有千古不朽的意義。

魏國以偽尚賢之道塞天下耳目,誠天亡之國也!

第九章 分治亡楚

一、咸陽大朝會起了爭端

秦王嬴政大睡了一日一夜,李斯一直守在王城書房。

魏王假被俘獲的捷報傳來,秦國朝野一片歡騰。對山東六國,老秦人仇恨最深的是兩個國家,一個趙國,一個魏國。秦對趙,是秦昭王時期開始的新仇,歷經長平大戰,秦趙遂勢不兩立。秦對魏,則是宿敵舊恨。在秦國變法成功之前,魏國曾在兩代半(魏文侯、魏武侯、魏惠王前期)將近百年裡一直是壓制秦國最強大的力量,可以說,戰國初期秦國的所有危機都是來自魏國。是故,從秦惠王到秦昭王前期的宣太后主政,秦國東出最主要的對手一直是魏國。趙國崛起之後,從秦國第一次攻趙(閼與之戰)失敗開始,秦趙兩國結結實實地殺作了一團,秦國對魏國仇恨也就漸漸淡了。隨著魏國的不斷衰落繼而向秦國稱臣,老秦人事實上對魏國已經從往昔的仇恨轉為蔑視了。雖則如此,魏國的最終結局還是教老秦人想起了許許多多往事,感慨之餘自然要大大地歡慶一回。秦王政與大臣們雖不會像民眾那般聚飲於酒肆,踏歌於長街,起舞於社火,卻也在丞相王綰動議下,於很少啟用的王城大殿舉行了一次大宴。大宴之上,飲酒未過兩爵,秦王嬴政便一頭倒在酒案鼾聲大起了。

“長史……”

嬴政倒頭之際,對身旁的李斯招手嘟噥了一句。

李斯會意,在趙高將秦王揹走之後,立即去了東偏殿的秦王書房。這座書房很大,事實上,整個六進東偏殿百餘間房屋都可以視作秦王書房。其總體格局是:內殿大約一半是秦王書房,外殿三分之一餘是長史李斯的官署,李斯區域與秦王區域之間,隔著趙高統領的一班內侍侍女們照料秦王起居事務的一方小區域。尋常時日,作為執掌秦王機要事務與公文進出的李斯,沒有特殊使命,終日都守在外署處置流水般進出的密集公文。依照法度,李斯除了早晚送進接出公文這兩趟,並不是隨時都可以進出秦王內書房的。今日秦王指著書房吩咐一句,顯然不是要李斯去守候外署,而是要李斯去內書房。已經熟知秦王為政秉性的李斯明白了,書房一定有需要立即辦理的公文。然則,這兩日除了戰報並沒有急切公文,而需要立即實施的諸多事務性上書,他已經全部轉到丞相府去了。滅國大戰開始以來,經秦王書房親自處置的事務,幾乎全部是有關山東各戰場的大方略,幾乎所有的秦國內政,都由王綰的丞相府承擔起來。沒有山東急報急務,秦王還會有何等樣公事要急切關照?

“備——忘?”

一到書房王案前,李斯看見了旁邊立柱上掛著幾條特製的長大竹簡,題頭便是這“備忘”兩個大字。李斯心頭一閃,又瞄了一眼書案,果然書案上乾淨整齊,沒有任何攤開的書簡。顯然,這便是秦王吩咐的事務。於是,李斯在大柱前站定,揣摩起幾條長大竹簡上面的字句來。長大竹簡上的幾行字是:

翦軍班師 留守幾多

賁軍中原 復鴻溝

蒙恬還國 北邊事

九月大朝 楚齊先後 兵力幾多

李斯看得明白,四條竹簡所列,都是滅魏之後待議待決的幾件大事。秦王一時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