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捆鋪草;三、說話和氣;四、買賣公平;五、借東西要還;六、損壞東西要賠。
過去,老百姓對舊軍隊的欺壓人民和有些地方存在的土匪騷擾,歷來是既害怕,又痛恨。他們在剛接觸到工農革命軍時,並不瞭解這支軍隊和舊軍隊是截然不同的,往往用同樣的心情來對待。這個問題不解決,工農革命軍便無法接近群眾,做好群眾工作,自身也無法存在。而要解決這個問題,只靠口頭的宣傳是沒有用的,根本的是要靠工農革命軍的行動表現。嚴格實行“三大紀律、六項注意”後,老百姓根據實際觀察,流傳著一首歌謠:“紅軍紀律真嚴明,行動聽命令;愛護老百姓,到處受歡迎;遇事問群眾,買賣講公平;群眾的利益,不損半毫分。”從此,改變了工農革命軍同群眾的關係。這是工農革命軍能夠從小到大地發展起來並戰勝敵人的重要力量源泉所在。
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廣州起義相繼受挫、失敗後,國民黨當局曾誤以為共產黨領導的武裝力量已經消滅得差不多了,剩下的只是幾支無足輕重的小隊伍。萬安起義和工農革命軍先後攻佔茶陵和遂川縣城,使國民黨江西當局受到很大震驚,於是發動了對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第一次“進剿”。
一九二八年初,贛軍第二十七師楊如軒部以一個團和一個營進攻萬安,又以一個營進佔寧岡東部的新城,那是寧岡的縣城,也是井岡山北出的大門,自然對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構成嚴重的威脅。
毛澤東在遂川時,召開了前委和萬安、遂川縣委聯席會議,總結工農革命軍和萬安農軍的經驗,提出“敵來我走,敵駐我擾,敵退我追”的游擊戰作戰原則。當得知贛軍一個營進駐寧岡新城後,他在二月四日率領工農革命軍第一團從遂川趕回井岡山。前委經過討論,乘贛軍以為工農革命軍主力仍在遂川而疏於戒備的機會,制定利用晨霧發動襲擊、圍三闕一、在運動中消滅敵人的作戰方針。二月十八日,經過數小時激戰,攻佔寧岡縣城,全殲守軍一個營和寧岡縣靖衛團,俘虜近三百人,打破了國民黨軍隊對井岡山的第一次“進剿”。
這是井岡山工農革命軍對國民黨正規軍的第一個殲滅戰。俘虜那麼多國民黨正規軍,這對工農革命軍是個過去沒有經驗的新問題。當工農革命軍和赤衛隊把俘虜押回寧岡礱市時,途中出現過打罵俘虜、搜俘虜腰包等行為。毛澤東發現這個問題,立刻提出優待俘虜的政策。他向廣大指戰員說明,國民黨軍隊中許多士兵是被作為壯丁抓來的窮人,不應該打罵他們,而要進行說服,教育他們反戈一擊。而且明確宣佈:工農革命軍不殺、不打、不罵俘虜,不搜俘虜腰包,對傷病俘虜給以治療;經過教育、治療後留去自由,留者開歡迎會做革命軍戰士,去者開歡送會併發路費。優待俘虜的事實,戳穿了國民黨散佈的“共匪見人就殺”的宣傳。贛軍的《九師旬刊》上,對這種做法發出了“毒矣哉”的驚歎!
隨著茶陵、遂川、寧岡等縣先後建立起縣工農兵政府,根據地政權建設的問題也被提到重要議事日程上來。沒有健全的政權,便沒有鞏固的根據地,得不到群眾的全力支援和人力物力的援助,這樣的軍事行動便會成為流寇式的行動。毛澤東對建立和健全政權這個問題,是看得很重,抓得很堅決的。他的做法,還是先從一個點取得具體經驗做起。攻克茶陵時,他因傷沒有隨軍入城。一九二八年一月攻克遂川后,在他指導下,由中共遂川縣委書記陳正人起草的《遂川工農縣政府臨時政綱》三十條在遂川縣工農兵政府成立大會上透過,內容包括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方面。《政綱》規定:“工人、農民、士兵和其他貧民,都有參與政治的權利”;“召集全縣工農兵代表大會,並選舉正式人民委員會,為全縣執掌政權的機關”;“凡地主、祠廟、公共機關的田地、山林和一切附屬”,分給“貧苦人民和退伍兵士耕種使用”;“工農平民從前的欠債、欠租、欠稅、欠捐,一律停止償還和繳納”;等等。這個“臨時政綱”集中反映了當地勞動群眾的要求和願望,成為井岡山以至贛南、閩西革命根據地建設的藍本。當然,這個最初的臨時政綱也有它的缺點,如把資本家同地主、土豪劣紳、反動政府官吏等列在一起,“一概沒有參與政治的權利”;還規定“凡土豪劣紳、奸商、反動派,准許工農平民就地自由捕捉,並燒燬他們的房屋”等。這些還需要在以後的實踐中繼續探索,才能一步步完善起來。
這樣,到一九二八年二月,工農革命軍由不足一個團發展為一師兩個團,並且同當地農民運動緊密結合,摧毀了茶陵、遂川、寧岡三縣的舊政權,建立起新的工農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