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部分

但是,日本社會並不是完全的有機連帶的社會。在完全有機連帶的社會中,人們有自主能力,是完全獨立的,可以選擇自己要遵循的價值模式,或者在不同情況下,合理地使用不同的價值,這就不會發生外部價值與家族內部價值的互相滲透。在完全有機連帶的社會里,各成員雖然都是獨立的個體,但是彼此之間卻有著緊密的聯絡。

當家族各成員有了一定的自律性,同時又有取向中央的傾向的時候,個人便處於對所屬結構的從屬狀態,這樣個人內部就產生了獨立與從屬的矛盾,這種矛盾致使人們採用某種行為的同時,還受制於從屬關係的影響。個人要想獨立,就必須遵循有規律的外界行為方式,但是這樣做也有可能動搖他在家族內部的地位,因此,個人在獨立於從屬的矛盾下,對外界的行為方式保持著一種距離。

個人希望從屬,就要遵循具有恩情情感意義的內部行為方式,但是這種行為方式已經被內部集團制度化,是不能完全依賴的,因此為了保持與外部世界的聯絡,個人和這種行為方式也保持著一定的距離。

有人形象的比喻,家族內部個人半從屬、半獨立狀態與第一次幽會的女孩的心理狀態十分相似。大家可以分析一下女孩第一次幽會的心理,這個女孩非常希望對方能把自己當作一種“精神”的存在。因為只有被視為精神的存在,她才能承認這個幽會。但是同時她也知道自己在對方眼裡,應該是一種“肉體”的存在,否則很可能會挫傷她作為女性的驕傲。她對自己的“精神”與“肉體”都存在著矛盾,這種矛盾情緒就產生了她的自我欺騙。

在家族內部,個人在“肉體”方面是半從屬於家族的,而在“精神”方面是半獨立於家族的。透過對家族內部價值的認同,人們對自己的愛情和“肉體”都從屬於家族有著矛盾的情感,然而透過對超越價值的認同,對規律和“精神”方面獨立於家族也有著矛盾的情感。這就讓人們的表裡觀念發生了轉變,曾經認為是裡的東西實際上卻是表,認為是表的東西事實上卻是裡的自我欺騙。他們根本不可能對價值產生純粹的依附感。

電子書 分享網站

一、承恩與中央取向(2)

日本溫情式的統治方式讓其他階層對其產生了依賴。日本社會不是赤裸裸的剝削自然村那樣的集團,而是用溫情式的權威來剝削他們,所以日本社會的統治大都伴有很濃的“恩情”色彩。由於權力和道德還處於沒有完全分化的狀態,所以正式的權利、義務和非正式的權利、義務沒有完全分離,成為一個融合的整體存在於日本社會。

日本社會的恩情關係大多數都表現為物質上的,但是社會成員卻認為這種給予和索取並不是物質關係,而是精神的和道德的關係。表與裡的互相滲透從這裡也可以看出,在這種情況下,與其說溫情式的統治關係是相互滲透的結果,還不如說是相互滲透的原因。日本社會結構是縱橫相連的“恩情關係”的交錯。透過恩情關係的層層疊加,個人和集團從社會的底層到頂點,從權力的周邊到中央逐漸系列化。日本社會的統治關係之所以呈現一種“恩情關係”和日本社會的家長式統治是分不開的,所以封建社會客觀存在的嚴格的等級制度,人們也會覺得這種制度是連續的,而不像赤裸裸的權力統治那樣有明顯的界限。因此,這種社會統治制度能夠清晰地體現個人到中央距離的遠近,而不會像固定的階級結構,統治階級和被統治階級之間的對立那樣,容易讓人產生局外人與局內人的感覺。

在連續的中央集權制社會中,統治階層不斷變化,局外人和局內人的意識也隨之產生變化。鮮明的局內人的意識沒有形成,純粹的局外意識也沒有形成,但是對中央權威的距離感和隨之產生的安全感和不安感卻得到了發展。在人們的意識中以遠離自身所屬集團接近中央的做法也不見得安全,反而會產生背井離鄉的不安。但是與之相反,與自身集團的密切關係也並不意味著安全,因為它也不能給所屬成員以充分的保護。個人成員半所屬與半獨立的問題也突出出來。

日本社會的中央集權的集權方,中央也就是以天皇為首的統治階層。日本天皇不僅是政治權力體系中的中心,在日本大家族這個意識形態領域和社會心理領域,天皇也擁有“中央”的屬性。

日本的國民將天皇視為擁有無限權威與權力的絕對君主,是統治階層公認的立憲君主,是國家政治上的最高機關。日本的小學教育和軍隊中,這種觀念已經得到了徹底的灌輸,直到大學入學考試和高等文官考試階段,日本國民才弄清楚了“公認”的天皇,弄清日本天皇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