崗樓頂上,又由於樓頂是鋼筋水泥結構,迫擊炮彈在上面炸裂開來,只等於鬼子頭上響個炸雷,對崗樓內的敵人毫髮無損。
劉伯承和鄧小平得知這個情況後,立刻騎馬趕到了石哲鎮。在望遠鏡裡,他們看到了八路軍對這個崗樓的一次進攻作戰。
首先是炮火準備,但我們的炮彈一發發爆炸之後,看不出對敵人的絲毫威脅。隨後是步兵的衝鋒。炮樓內的敵人開始還擊了,歪把子機槍嘟嘟地吼叫著,把我們的戰士壓得抬不起頭來。炮樓內敵人的小炮也開始發射了,炮彈準確地在戰士們進攻的隊形中央爆炸,許多戰士倒在了血泊之中……
劉伯承看到這一幕時,痛楚地閉上了眼睛。
他馬上命令步兵暫停攻擊,又吩咐參謀長將師部直屬炮兵營調來,重新部署兵力,重新組織進攻。
有了炮兵營平射炮的直接火力支援,情形就大不一樣了。只見戰鬥一開始,我軍的炮彈準確地擊中了鐵絲網、鹿砦,為步兵的衝擊開闢出通道。然後炮彈一齊密集飛向敵人的崗樓,有的炮彈甚至準確地鑽進了崗樓上的射孔,在炮樓裡面轟然爆炸……
崗樓裡頓時黑煙滾滾,火光沖天,不知炮彈引爆了什麼,又發出了轟轟的爆炸聲。我步兵乘勢衝殺過去,他們英勇地跨過鐵絲網,毫無懼色地跳進護城河,前仆後繼地衝向炮樓……
終於,崗樓內的敵人洩氣了,一個炮眼裡,探出一根小木棍,木棍上挑著一塊白毛巾,表示投降。
鄧小平同志看完總結後,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在進攻炮樓戰鬥中犧牲在敵人炮火下的那些戰士的身影總在他腦海中映現。
“劉師長,對付敵人的炮樓,最有效的武器還是平射炮和山炮,可是我們的部隊目前裝備最多的是迫擊炮。這傢伙分量輕,攜帶方便,另外拋物線高,打山地游擊戰很適合,可是拔據點、打炮樓就用不上。咱們能不能改一改,讓迫擊炮也能打平射目標呢?”鄧小平面對著戰鬥總結,操著濃重的四川話問。
劉伯承點點頭說:“我也在想這個問題,以前我們在蘇區,打的也是游擊戰,可那是山地游擊戰,經常是你在這個山頭,我守那個山頭,有時候是隔著山頭打仗,迫擊炮能夠隔山轟擊,對我們的用處的確很大。可現在是平原作戰,而且多數戰鬥都是以對付日軍的據點或者堅固的炮樓為主,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改變以前的戰法,我們的攻堅武器也要有相應的改變……”
“如果能把我們的迫擊炮改裝成平射炮,那就好了,不但武器裝備可以得到迅速改善,而且不需要花費多少資金,是件一本萬利的事情……”
劉伯承沉思著:“是啊,可是誰來完成這個任務呢?”
“趙章成,把這個任務交給他怎麼樣?”鄧小平探詢地說。
“炮兵主任趙章成?我看行!”劉伯承讚許地說。
趙章成在紅軍時期就已成了炮兵專家。他大渡河上顯神威,臘子口上揚英名,誰都知道,紅軍裡有個趙章成,善使一門鐵炮,指哪打哪,彈無虛發……
1942年5月,在趙章成的直接領導下,在129師全師範圍內抽調了20餘名迫擊炮手和有經驗的指揮員,組成迫擊炮平射和特種射擊研究班,向迫擊炮的平射發起了技術攻關。
參加攻關的炮手們吃不下,睡不著,發揚了刻苦攻關的首創精神,經過三個月的辛勤研究試驗,於8月試製成了迫擊炮平射的拉發裝置,試驗發射一舉成功。
從此以後, 129師的各部隊都學會了用迫擊炮平射來打碉堡了,而且這傢伙攜帶輕便,使用簡便,射擊準確,威力奇大。
1943年4月, 劉伯承、鄧小平親自籤批了嘉獎令,表彰了趙章成的功勞:“師炮兵主任趙章成同志,研究迫擊炮平射裝置,業已成功,將來益助戰鬥彌補我炮火不足之弱點,收效必大。此種無產階級創造性,實值得全師幹部戰士學習。”
為在全師推廣這一經驗,師炮兵部還舉辦了兩期訓練班,共培訓了百餘名迫擊炮指揮幹部和炮手。
中央軍委得知這一情況後, 對此十分重視,於1943年11月電令129師:“聞悉你師研究成功迫擊炮平射裝置,甚好。請將迫擊炮平射裝置的構造與使用方法,速派幹部帶樣來延安教授。”
從此,迫擊炮平射平打,竟成了一項重要戰法,各部隊的攻堅能力大大提高,日本鬼子躲在炮樓裡也覺得不安全了,整天惶惶不可終日,深怕哪一天便會喪身在八路軍的迫擊炮下。
日本天皇親賜的山炮
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