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寓》、《隱逸》、《名宦》十門。各敘其事實,系以論贊。其《名宦》一門,採摭最廣,頗足補志乘之闕。然烏程潘季馴以治河功績為明代名臣,應列《勳業》。錢鎮經史皆有著述,應列《儒行》。今具錄其同時同邑之人,而二人獨不見收,未免疏漏。至如敘蔣瑤而不載其《陳時弊七事》,敘張永明而於永明改左都御史後一切整飭臺綱諸政績悉置不錄,亦為脫漏雲。
△《桐彝》·三卷(浙江巡撫採進本)
明方學漸撰。學漸字達卿,號本菴,桐城人。以子大鎮貴,贈大理寺少卿。
是編取其鄉忠孝義烈之行凡耳目所及者,各為立傳。《自序》謂風世莫如彝,充彝莫如學,故以《桐彝》為名。凡五十人,為傳二十三篇。
△《靖難功臣錄》·一卷(左都御史張若溎家藏本)
不著撰人名氏。黃虞稷《千頃堂書目》有此書,而闕其卷數。此本為明嘉靖中魯藩宗人當氵眄編入《明朝典故》者。只此一卷,未知為完書否也。所載姚廣孝、李友直、譚淵、朱能、張玉、武勝、顧成、李彬、孫巖、陳珪、劉中孚、徐忠、薛錄、陳賢、陳瑄、吳中、金忠、徐增壽凡十八人。後又附以封爵名數凡三十四人。敘述簡略,不足以資考證也。
△《貧士傳》·二卷(內府藏本)
明黃姬水撰。姬水字淳父,吳縣人,黃省曾之侄也。是編載自周至明初貧士七十五人,各為之贊。漏略殊甚。至如莊周貸粟監河侯一事,亦列之貧士中,尤不倫也。
△《崑山人物傳》·十卷、《名宦傳》·一卷(浙江鮑士恭家藏本)
明張大復撰。大復字元長,崑山人,與歸有光同時。是書舊本題曰《梅花草堂集》。而以《崑山人物傳》、《崑山名宦傳》為子目,蓋皆編入集中。故總以集名,實則各一書也。先是,方鵬有《崑山人物誌》六卷。此則斷自明代,起洪武至萬曆,得三百餘人。其間父子祖孫以類附傳,略如史體。又於官是土者取十五人,為《名宦傳》附之。敘述尚為雅潔,而詞多揚詡,亦不免標榜之習。其《名宦傳》別有鈔本,題曰《玉峰名宦傳》,析為二卷。佚其中《王南昌傳》一篇,僅有十四人,又佚其論尾數行。蓋傳鈔脫漏,不及集本之完整也。
卷六十二 史部十八
○傳記類存目四
△《歷代相臣傳》·一百六十八卷(直隸總督採進本)
明魏顯國撰。顯國字汝忠,南昌人,隆慶丁卯舉人。是書《明史·藝文志》著錄,卷數與此本相合。大抵全鈔史傳原文,無所褒貶,亦無所考正。所敘歷代相臣職名,如南朝制一條,以梁初罷相國置丞相,罷丞相置司徒,後又置相國,位列丞相上。不知置相國列丞相上乃陳制,非梁制。又謂唐魏徵以秘書監參預朝政,始有“參議得失”、“參知政事”之名。不知其時先以吏部尚書杜淹參議朝政,故有是名。又謂開元以後宰相為鹽鐵、轉運、延資庫使,名尤不正。不知其時以宰相兼攝是官,非以是官為宰相。況其時太微宮使、太清宮使多以宰相兼之,不僅延資庫使也。又以李光弼列於宰相。不知光弼為河中節度,惟加平章,不治政事,乃唐之使相。唐末節度加侍中、中書令、三公、三師者甚多,皆使相,非宰相。載於史志者甚詳。元之參議中書省事,乃六曹管轄,官止四品,亦非宰相。
故《元史·宰相表》不列是官。又元制三公非相職,故別立《三公三師表》。今俱列於宰相,舛訛既甚,掛漏尤多。至於各史《宰相列傳》,或採或置,茫無義例,更未免疏脫矣。
△《儒林全傳》·二十卷(浙江汪啟淑家藏本)
明魏顯國撰。所錄自孔子至元吳澄,皆採錄前史,與《相臣傳》同。
△《歷代守令傳》·二十四卷(兩淮馬裕家藏本)
明魏顯國撰。自宓不齊、仲由至劉秉直,為《歷代循吏》二十一卷。又自郅都至敬羽,為《歷代酷吏》三卷。於史傳原文之外,間有所增,而亦多蕪雜。
△《元相臣傳》·十二卷(兩淮鹽政採進本)
明魏顯國撰。其書紀元代丞相自耶律楚材至普顏不花二十六人,各自為傳,全襲《元史》之文,未嘗別有搜討。又前後凌亂脫誤。如《元史·宰相表》載安童為右丞相,始世祖至元二年乙丑,訖於二十七年庚寅。不忽術為平章政事,始至元二十八年辛卯,訖成宗元貞二年丙申。是不忽術後於安童凡二十七年。此書列不忽術於安童前,殊為倒置。又如世祖庚申元年王文統、趙璧為平章政事,尤在史天澤諸人之前。其相業俱見本傳,而此書均汰之。蓋不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