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50部分

筆記成帙,故名曰《隨錄》。

凡九百八十三則,皆講學之語,持論頗為平正,多切近人情,而失之太繁,遂枝葉多於根柢。又多為對偶長聯,猶沿明季陳繼儒等小品之習。

△《圖書秘典一隅解》·一卷(河南巡撫採進本)

國朝張沐撰,其子煓注。《秘典》者,沐之書。一隅解者,煓之注也。

沐有《周易疏略》,已著錄。煓仕履未詳。是書前無序文,而列湯斌、毛��ò福好�‘即毛奇齡之原名)書二首。其說以天下事物之數起於一,而其要在集神明。如雲聞見之知,月也。神明之知,日也。毛髮寒變之知,星也。肌膚痛癢之知,辰也。其知皆神明也,而不可謂即神明。其說實本姚江之良知,而變化其語。至煓之注,則守其父說而玄虛彌甚。如雲一旦躍起,正容端坐,息心以集神明。又云聖人在上,蔽目塞耳,斂手並足,端居深宮,而家國天下治,神明而已。堯、舜、周、孔以來,有是枯寂之學乎?至典之為訓,說文謂從冊在几上,尊閣之也。五帝之書,乃有是稱,沐以自名,不免於僣。至《靈蘭秘典》,乃《黃帝·素問篇》名,方技家依託之文,更不應以名儒書矣。

△《潛書》·四卷(浙江巡撫採進本)

國朝唐甄撰。甄字鑄萬,達州人,僑寓蘇州。順治庚子舉人。官長子縣知縣。

宋李覯先有《潛書》,今見《盱江集》中。甄此書偶同其名,凡分上、下二篇,而上篇下篇又各析為二,凡九十七目。大略仿《論衡》之體,自心性、治術,以至處世淑身之理,無不具列。甄與魏禧友善,故其文格頗相類。然所載多據當時見聞,及友朋酬對之語。其尊孟篇頗詆伊川。法王、虛受、知行三篇,又力崇良知之學,皆未為醇粹。

△《五倫懿範》·八卷(兩淮馬裕家藏本)

舊本題曰天台鹿門子撰,不著名氏。前有康熙五年自序一篇,又有康熙十年四明山人鶴控子序一篇,亦不知何許人。其書以五倫為綱,而各分子目。一目為論一篇,反覆申勸戒之旨。詞多淺易,蓋意求通俗也。

△《天方典禮擇要解》·二十卷(兩江總督採進本)

國朝劉智撰。智字介濂,江寧人,回回裔也。嘗搜取彼國經典七十種,譯為《天方禮經》。後以卷帙浩繁,復撮其要為此書。首為原教、真宰、識認、諦言四卷,次為五功四卷。五功者,念真、禮真、齋戒、捐課、朝覲也。次為禋祀一卷,次為五典四卷,言五倫之事,次為民常四卷,次為娶禮、婚禮、喪禮,而附以歸正儀。每事詳為解釋,以自尊其教。回回教本僻謬,而智頗習儒書,乃雜援經義以文其說,其文亦頗雅贍。然根柢先非,巧為文飾無益也。

△《進善集》·(無卷數,江西巡撫採進本)

國朝張天柱撰。天柱字孟高,號擎菴,秀水人。康熙丙申,天柱寄跡南京,見風俗奢汰,因為是書。共三十篇,總題為持身要則。惟編末略覽古昔、近觀天地二篇別署進善寶書,其中如保身禁忌、功過格之類皆附入焉。大意在箴砭世俗侈靡之失,而歸之於三教清淨。謂清淨者儒之髓,佛之原,道之宗。又謂佛繼三王、周、孔,有功於後世。三王、周、孔為盛世之佛。其立意未始不善,而立言則悖謬甚矣。

△《懿言日錄》·一卷、《二錄》·一卷、《續錄》·一卷、《別錄》·一卷、附《禮闈分校日記》·一卷、《七規》·一卷(江蘇巡撫採進本)

國朝王喆生撰。喆生字素巖,崑山人。康熙壬戌進士,官翰林院編修。是書編年成帙。《日錄》始康熙庚申,終丁丑。《二錄》始戊寅,終壬寅。《續錄》始雍正癸卯終丁未。多講學之語,亦兼及雜事。大旨尊程、朱,攻陸、王。謂孫奇逢初守程、朱甚篤,自鹿善繼誘以文成,講習遂復異趣,所遇非人,固其不幸云云。案鹿善繼之在明季,力赴楊、左之難,觸璫焰而不辭,洎大兵攻定興,死守孤城,力竭授命。為人如是,亦可無愧於聖賢。而喆生不論人品之醇疵,但論學術之同異,至以非人詆之,程、朱所傳,恐不如是。至《別錄》一卷,純言修煉之術,稱為真仙所傳。又稱佛言應生無所住心,是無上妙義,能見得無住之心,便可超凡云云,純為二氏之學。其《禮闈分校日記》一卷,乃康熙乙丑為同考官時所作。《七規》一卷,則其邀講學諸人結會,每一會靜坐七晝夜,以驗心學者也。

△《方齋補莊》·(無卷數,江蘇巡撫採進本)

國朝方正瑗撰。正瑗字引除,號方齋,桐城人。康熙庚子舉人,官至陝西潼商道。是書以《莊子》背馳聖道,故即其內篇之目而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