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一來,在劉協看來,大漢的京都之爭也就剩下了長安、金陵、濟南、薊縣、洛陽。
無論怎麼說,除了薊縣經濟稍弱外,這五個城市都是非常有資格和實力的。
五個城市,長安、濟南都是軍事、經濟、文化都非常平衡的選擇,金陵的軍事性稍弱,經濟性非常強,薊縣則是軍事性最強,文化稍弱,經濟更弱,洛陽在經濟文化上強,軍事太弱。
劉協為此再次召集曹操、賈詡、徐庶和郭嘉四人,和他們說了自己的意思,曹操見信都首先被排除,則道:“選京都當以軍事優先考慮,薊縣雖然文化、經濟兩個方面都很差。但這些都是可以調整的,只需要十年的時間就可以讓它追上來,但軍事性是無法調整的,既然信都不可選,那臣以為薊縣為最優,它可以監管漠北,即使應對北方局勢,靠山背山,南可下中原各地,北可上漠北各地,而且將薊縣設為京都,對整個北方都是最大的經濟刺激。”
劉協點頭道:“是啊,薊縣這個地方是騎兵、水師、山地、步軍都可以操練的地方,北上漠北,興遼,南連中原,海連揚州,就軍事性而言,這裡自然是再好不過的地方了,如果說經濟差,那也沒有什麼,可以集中精力建設起來,抽調襄陽的商戶,學府過來彌補,很快就可以讓薊縣繁華起來。朕考慮定薊縣為天京,定金陵為南京,定長安為西京,三京相互彌補大漢疆域過大的問題,但政治和軍事中心無疑仍然堅持在天京,西京和南京只是經濟和文化中心而已。西寧城則是大漢在西部的區域文化、經濟和軍事重心,大漢要想和安息、貴霜兩個大帝國爭奪西部的權益,西寧城就是最關鍵的地方。”
“在京都的事情定下來之後,大漢的工作就主要分成十個部分,首先是整個大漢的調整、治理,朕將親自領銜此事,包括儒、道、法和道教的修改,太學府工作的開展,和羅馬的交流,軍制,政務,經濟,文化各個方面的調整,荀彧、陳群、賈詡、龐統和楊修以及其他統帥府、治略府、御府的要員都將集中在這個方面;其二是南方疆域安泰兩州和瀛洲的平定、穩定和發展,這方面的工作由元直領銜,領三州治略臺負責;其四是北方冀、幽、並的恢復和重建、規劃,以及安定平叛事宜,這將由諸葛瑾和呂蒙領銜處理,尤其是天京和南平港的規劃和建設,南平這個名稱過於平淡,改為安泰港(今天津);其五是西域的管轄和向安息的征伐,實現和羅馬陸路貿易的暢通,這由荀攸領銜,石韜、馬騰和張頷等人隨同負責;其六是興、遼兩州的建設和穩定,以及興州繼續向北的開拓,包括對東鮮卑慕容等族的追擊、圍剿,這些事宜由曹操和孟建領銜負責;其七是漠北的強化管轄,以及對漠北的持續開拓,由周瑜領銜,趙雲、張遼、皇甫驪和程昱協助負責,程昱也將正式出任驪州治略總督,皇甫驪出任駐防總督;其八是國內學府工作的持續改進和擴充,這個事情還是由朕領銜,胡昭和戲志才各分開負責文武兩邊;其九是黃河、長江的治理、灌溉工程,西寧道的部分工程,興江(原弱江,今天的黑龍江)的灌溉工程,包括大漢和周邊領土的勘察,這個部分將由楊修領銜,軍機院、理工學府和各商社也會具體負責。”
“這十件事情就是大漢未來十年的主要工作,屆時會制定成相對具體的規劃方案,你們覺得可有其他事務需要補充?”
賈詡四人皆道:“大漢之事皆為聖上列出,已經沒有必要再做補充了!”
劉協長吁一口氣道:“十年之內,朕一定要將這些事情略作了結,只要完成這十件事情,大漢也就沒什麼遺憾了!”
賈詡道:“但願十年之內能夠完成。”
徐庶則說:“在西涼之下,雍、蜀之右有大片高原之地,漢人雖然難以跋涉,但羌族卻可以在那裡生活,不知道聖上該如何定奪?”
劉協一拍腦門道:“差點忘了這點,那裡可是大漢的一處寶藏啊,且靠近西涼,就稱為西藏,西藏這片地方可以讓魏延負責領軍開拓一下,具體地形如何,軍機院也沒有仔細核查,楊修會先勘查,日後再慢慢定奪,如果可以容漢族百姓生活,就慢慢開拓,如果適合羌、匈等族遊牧,就讓他們遊牧,如果上面有本土居民,且過百萬,那就吸納進炎黃大族中來,不過那裡地勢高險,朕以為首先應該好好勘查,日後再做定奪,首先將眼前要緊事情定下來。”
徐庶,賈詡,曹操,郭嘉四人皆道:“此地遼闊,具體情況如何卻不得而知,應該是先勘查清楚再下定論!”
第九卷 天下雲湧 第三十五章 炎黃廣場
劉協站在信都城的祭壇上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