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6部分

幾人在校場觀摩了一下,特種兵表演了幾場擒拿、格鬥,不知不覺到了正午,張激揚跑來,催促他們去赴宴,這才離開,路過校場轅門的時候幾人仔細觀察了一下,發現站在門口舉著蛇矛的“猛張飛”已經增加到了四個,個個怒目瞪眼,鬚髮戟張,倒頗有幾分猛張飛的勁頭。

第140章 徵川之戰

開春之後,這武漢的天氣就一天比一天暖和,已感覺不到冬天的嚴酷,雖然暫時沒有多少人敢脫去小襖,但離春耕確實不太遠了。

連降幾場小雨,土地的墒情很不錯,只等回暖,便可下地忙活了。現在軍政府已經在武漢附近的鄉村組織起了“鋤社”,將無田少田的佃戶和缺乏勞動力的自耕農組織了起來,並向他們免費配給了農具,一旦春耕開始,“鋤社”就將嚴格按照日程表輪流到各農戶的田裡忙碌,主人家只需要管一頓飯就行了,而飯錢則由軍政府的“農事處”補助一部分,能夠保證每個壯勞力都能吃上一碗乾飯,甚至還有幾塊鹹菜啃啃。

不過目前最要緊的任務卻不是組織農業互助,而是西征四川的軍事行動,此外,一年一度的春汛也不能馬虎,這沿江的堤防也得組織人去修,雖然去修堤的勞力沒有工錢可拿,可卻能保證一天兩碗乾飯,而且軍政府也答應過,等修完了堤,每個勞力還要再發給一塊大洋的津貼,錢不多,只能買一石糙米,可到底也是前所未有的優待,當年清廷還沒倒的時候,拉壯丁可沒什麼津貼可拿,即使是朝廷給的飯也都是老米野菜熬的糊糊,這共和一建,果然是比當年強得多了。

這段時間以來,那些從東邊趕到湖北打算採訪共和軍的軍事行動的記者看到最多的倒不是軍隊的調動,而是那修築堤防的黑壓壓的人群,耳朵裡聽見的也不是軍號,而是人們的號子聲,自從發捻之亂以來,這長江大堤有多少年沒有認真修過了?當年曾國藩倒是提過修堤的事,但也僅僅只是提一下而已,修堤得銀子,清廷捨得在軍艦大炮上花銀子,可卻不捨得在修堤上花銀子,同治五年的那場洪水席捲兩湖,漂沒人畜無算,洪水退去,長江兩岸留下大量草蕩,作為遺蹟供人憑弔,直到現在,那些地方仍是緲無人煙。最近幾年長江之所以沒鬧出大的動靜,一方面是天旱,另一方面也是多虧了各地的縉紳大戶,由他們出面勸募組織,有錢的出錢,沒錢的出力,好歹可以在堤防上修修補補,擋不了大災,可小災還是能夠擋一擋的,不過,這終究是杯水車薪,若是遇到大災,無論貧民還是富戶,都只能聽天由命了。

現在軍政府財政緊張,自然不可能大修特修,只能在舊堤上修修補補,還沒到農忙時節,農村的壯勞力還是可以利用起來的,一方面是穩定後方,一方面也未必沒有鍛鍊一下幹部隊伍的用意,幹部培訓學校的那些學生可以利用這個機會好好實踐一下組織底層民眾的能力,這個能力可不僅僅只能用在修堤築壩上。

共和軍謝絕了一切對軍事行動計劃的採訪,記者們無奈之下,只好改變了採訪計劃,開始將鏡頭對準湖北新政的方方面面,這裡的一切都是那樣的讓人新奇,雖然新政剛剛開始,但與清末那種掛羊頭賣狗肉的“新政”比起來,軍政府主持的新政都是腳踏實地的,而且沒人敢以新政之名行斂財之實,就連為國民辦理帶小照的身份證也不收一文錢,除非在一年內重複辦理,至於釘門牌、修道路,更是不必百姓掏腰包、出勞力,自有勞工大隊代勞,這些從戰鬥部隊裡淘汰下來的羸兵打不了仗,可修路還是可以勝任的,而且,這些修路隊裡也招收了不少旗人,雖然不發薪金,但好歹包吃包住,每月還有剃頭錢,總比呆在旗營裡餓死強。

除了勞工大隊之外,農墾團也是容納城鄉遊民的組織,將這些衣食無著的遊民組織到一起,既能保證他們的基本生存,也能儘快恢復社會秩序,同時也可以為共和軍提供廉價的後備兵源,不過現在湖北已沒有多的土地可以安置農墾團,或許只能等待四川戰役結束了,川邊地區有大量未開發的山地和坡地,只是由於那裡交通不便而且處於地方土司統治之下,所以得不到有效開發,但是隨著共和軍勢力的向西滲透,川邊的開發和控制必然會列入工作日程表。

由於遊民的減少,市面秩序井然,就連那些有勞動能力的乞丐也被收容到了勞工大隊和農墾團,在這裡,沒有人可以遊手好閒,勤勞的國民才是值得尊重的。

就是在這點滴之間,湖北的面貌正在慢慢的改變,雖然和東部沿海比起來,依然是落後的,但誰也不能否認,軍政府已盡了最大努力。

當然,軍政府之所以成為“軍”政府,就是要把軍事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