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行動也是藍天蔚自從軍以來參加的最大規模的軍事行動,說句實話,他此刻的心情那也是有些緊張的,百萬軍隊集結到中亞軍區,光是一個隱蔽行軍、戰術欺騙就足夠參謀班子忙活的了。
為了達成戰役發起的突然性,戰區參謀部同時使用了兩個戰術欺騙策略:一個戰術欺騙措施就是在高加索地區連續發動猛烈攻勢,以轉移蘇聯政府注意力,迫使其將中亞駐軍抽調到高加索方向,另一個戰術欺騙措施則是在土庫曼蘇維埃共和國挑起一場武裝叛亂,並以協助該國反對派武裝進軍首都的藉口將大批陸軍部隊分別從國內、印度抽調到中亞地區,做出一副大舉增兵土庫曼境內的姿態,而且還揚言穿越該國領土,繼續向伊朗戰場投送兵力。
根據空軍偵察顯示,中國軍方策劃的這兩個戰術欺騙措施確實起到了一些作用,就在前天,蘇聯中亞軍區已經開始抽調裝甲部隊向西,目的地應該是斯大林格勒和羅斯托夫,而且部分原駐中亞的蘇聯空軍部隊也將一些戰鬥機部隊調走了,顯然,高加索前線的危急形勢迫使蘇聯政府不得不拆東牆補西牆。
但是與此同時,蘇聯政府卻為中亞軍區補充了大量新組建的步兵部隊,根據中國軍方中亞里海戰區參謀部的估算,僅僅昨天一天,就有不少於二十個蘇聯步兵師抵達中亞軍區司令部駐地古裡耶夫,這還僅僅只是白天的情況,至於夜間蘇聯步兵師的調動情況,則無法準確掌握。
必須承認,這一次中國軍隊的對手不是英國那樣的泥足巨人,蘇聯軍隊的戰鬥力雖然因為肅反而遭到了削弱,可是畢竟佔據著地利的優勢,以及人和的優勢,更為重要的是,相比遠在西歐的英國,蘇聯可以很方便的就近補充兵源和部隊,以及後勤物資,所以不存在英國那種長途補給的困難,在“雷雨”行動中,主場一方其實是蘇聯,而中國的後勤補給線卻相應的被拉長了。
為了保障百萬大軍的後勤供應,從對英戰爭結束時起,中國軍方就開始以極高的效率向中亞軍區進行戰略補給,而到“高加索戰爭”爆發之前,囤積在中亞地區的軍需物資已可以保證“雷雨”作戰的前期需要。
根據戰前三軍總參謀部的估計,蘇聯陸軍的規模至少是三百個師,這還只是1939年時的情況,而現在是1940年,考慮到歐洲戰事的發展,以及中英戰爭的結束,總參謀部再次調整了對蘇聯陸軍規模的估計,而現在,藍天蔚拿在手裡的這份軍情通報上的報告顯示,蘇聯陸軍至少已經達到了四百個師的規模。
那麼現在的中國國防軍擁有多少個師呢?剛好三百個師,這還是在對英戰爭期間擴充部隊的結果,中國陸軍現役部隊總兵力超過三百五十萬人,其中的裝甲部隊只有二十七個師,機械化部隊和摩托化部隊四十九個師,現代化部隊加在一起總共是七十六個甲種師,其它的陸軍部隊仍舊是乙種師,乙種師的現代化水平不高,後勤補給與軍事運輸所依靠的運輸工具和牽引車輛雖然已全部實現了摩托化,但是所裝備的車輛都是甲種師淘汰的舊式裝備,效能不佳,而且故障較多。
雖然相比蘇聯軍隊,中國國防軍的現代化水平要高許多,而且士氣高漲,但是考慮到中國是進攻一方,那麼就必須謹慎選擇進攻路線。
在制訂作戰方案之前,戰區參謀部和總參謀部認為,“雷雨”行動可以採用的進攻路線是兩條:
一條進攻路線是直接從烏拉爾河上越過去,直撲伏爾加河下游的工業中心斯大林格勒,這個進攻方案是為“西線方案”,它的進攻路線最短,但是進攻阻力也最大,這裡一馬平川,非常適合裝甲部隊快速突擊,但是就在這條進攻路線上,蘇聯軍隊構築了數條堅固防線,而且在烏拉爾河的西岸還修築了一處築壘地域,叫做“烏拉爾壁壘”,那裡基本上都是永備工事,與法國的馬其諾防線類似,到處都是鋼筋混凝土修築起來的碉堡,到處都是擁有鋼製炮罩的旋轉炮塔,工事與工事之間佈滿地雷、陷阱,為了防備遭到坦克攻擊,整片地域到處都佈滿了防坦克壕與障礙物,而且陣地裡部署了大量反坦克炮,可以說,“烏拉爾壁壘”就是裝甲部隊的夢魘,更為重要的是,蘇聯中亞軍區的重兵集團就集結在這一地區,拱衛著“烏拉爾壁壘”。
另一條進攻路線是先沿著烏拉爾防線向北突擊,並將攻擊部隊分成兩路主力,呈扇形展開,一路為西路,直撲奧倫堡,威脅古比雪夫,另一路為東路,撲向車里雅賓斯克,並向斯維爾德洛夫斯克突擊,一旦佔領了古比雪夫和斯維爾德洛夫斯克,則東路部隊分兵一部作為佯動兵力,向北攻擊烏拉爾山東麓,威脅蘇聯烏拉爾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