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關於你的玩具其實是擁有生命的故事,聽起來似乎很普通,但這將是自從40年前,《白雪公主》誕生後動畫業的又一次革命!”——《紐約客》雜誌
“可以說電腦技術發展造就了皮克斯,普通人看來,這也許只是一部感人的喜劇動畫,但是那些嗅覺的靈敏的人會發現,這是自迪斯尼放映《白雪公主》的50年來,這是在動畫領域最大的飛躍!”——《財富》雜誌
這一篇篇的影評立即將人的胃口給吊起來,很多人都忍不住討論這將會是部怎樣的動畫片,所謂全電腦製作又是怎樣的概念,於是在首映的第一個週末,僅僅三天就有了1200萬美圓的票房,之後的一個三天週末又入賬3000多萬美元,上映的頭12天,《玩具總動員》賺的票房高達7000萬美圓!正如之前所說的那樣,有許多人在看完之後,急不可待的想要買票再看一場。
“孩子們要玩玩具,這是一個眾所周知的事實。我們或多或少的都玩過玩具,無論他們是公仔、娃娃,還是綠色的美國大兵……但是,如果玩具有了生命,那會怎麼樣呢?他們會說什麼?在有史以來第一部全長的電腦動畫電影《玩具總動員》裡,皮克斯和迪斯尼公司以記載一個牛仔玩偶的生命的方式為我們演繹了這個理論!”
“讓我們看看這個故事吧,牛仔胡迪作為小主人最喜歡的玩具,是所有玩具的頭兒,每當小主人不在的時候,他們就會自得其樂的玩耍。但是讓所有玩具最害怕的,是新玩具的加入,因為這意味著將會有別的玩具失寵甚至遭到拋棄,即使是小主人最喜歡的牛仔胡迪,在太空玩具巴斯光年的到來後,也產生了這種危機。於是胡迪千方百記想要趕走巴斯,一個不慎,兩人雙雙摔進了鄰居家的院子,而鄰居家的孩子是個玩具虐待狂,所有玩具落到他手中,都會被拆個七零八落,胡迪和巴斯想要避開厄運想要回家,那麼不得不攜手合作。”
“也許這樣的介紹太簡單了,但是我想不出更好的詞語來形容他們,膽小的恐龍,有趣的彈簧狗。嘮叨的扭蛋先生,以及愛著自己的主人卻又不想失去自己的地位,最終認識到自己錯誤的胡迪,還有一直以為自己就是太空戰士,在發現真相後又被胡迪所鼓勵而振作起來的巴斯光年,這些角色是如此的真實、有趣、充滿活力,許多真人電影中的平庸人物角色都無法與之比擬,”
“給《玩具總動員》再怎麼高的評價都是合適的,甚至可以說是必需的。事實上,我們要回到1939年才能找到有可比性的電影,那就是讓全世界為之瘋狂的《綠野仙蹤》。”
“值得一提的是,動畫的編劇正是被喻為好萊塢天才少女的安吉拉小姐。她將人類地那些負面或者美好的感情——嫉妒、憎恨、喜歡、友誼加到玩具身上給它們以生命,實在是最妙的點子!說起來,這算是這位小姐在《天生一對》後,第二部貼近她的年齡的作品,沒有《捉迷藏》、《第六感》的詭異,也沒有《西雅圖夜未眠》、《我最好朋友的婚禮》的浪漫,同時拋棄了《獅子王》的大氣,有的只是一顆充滿童趣的心。如果玩具們真的有生命的話,相信去安吉拉小姐家是個不錯的選擇。”
“好吧,最後再感嘆一句,終於有這麼一次,廣告沒有欺騙我們!”
——《華盛頓郵報》凱文·麥克曼紐
諸如此類的讚譽還有很多,比如《紐約時報》的珍妮特·瑪斯林在文章中向電影中“精彩絕倫的擬人化手法”和“充滿愉悅的智慧”致敬;而《時代週刊》的理查德·克里斯則認為“我想象不出還有那部電影比《玩具總動員》更有趣”,並且宣佈《玩具總動員》是“年度最具創造力地喜劇電影”。
其他的還有《新聞週刊》的大衛·安森認為該片是個“奇蹟”,“應用高超的電腦特技體現出非常的智慧和豐富的性格”;以及全美播放的電視節目《西斯克爾和埃伯特電影評論》授予《玩具總動員》“兩個大拇指”的讚譽。
當然,在這些稱讚中也有少數不和諧的聲音。一些批評家,顯然被鋪天蓋地的迪士尼商標所迷惑,認為整部電影都是迪士尼的製作,或認為皮克斯僅僅是做動畫效果的。
電影以男性角色為主讓《芝加哥論壇報》的評論員抱怨道:“《玩具總動員》就是一部男生電影,感覺像是迪斯尼為《風中情緣》道歉似的……為什麼安迪唯一的女玩具娃娃得是一個謹小慎微、忽閃眼睛的小波波呢?”
而《每日綜藝》的頭版頭條,乾脆寫著:暑假的票房屬於“玩具”,迪斯尼電影掀起假日觀影高潮!同時糊塗的還有《好萊塢通訊》,他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