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邙山頭少閒土,
盡是洛陽人舊墓。
舊墓人家歸葬多,
堆著黃金無買處。
也正因如此,洛陽盜墓之風自古盛行,而歷代盜墓者從此能人輩出。相傳在清末民初年間,洛陽馬坡村的李鴨子偶然發現一搭棚子的人挖坑插棚杆時,用的是一把筒瓦狀的短柄鐵鏟子,鏟子往地下用力一戳,提起就帶出不少土來。李鴨子立刻想到如此的鏟子探墓肯定比鋼鍁容易得多。於是用紙貼著鏟子撕了一張圖樣,回家後找鐵匠琢磨打造了一把,果然好用,洛陽鏟從此很快就在盜墓者手中傳開。
老四把洛陽鏟的來歷向大夥兒講了一遍,眾人無不嘖嘖稱奇,軍師也說道:“不錯,這洛陽鏟在勘探墓穴位置上確是好用。這次我們盜掘昭陵,這洛陽鏟必是少不了的。只是據說這洛陽鏟打製不易,惟有手工才能製作,而且除洛陽以外,沒有其他地方生產。要到洛陽去採購此物,恐怕又要大費時間!”
“這倒不用,”老四說道,“當年俺爹買回這把洛陽鏟,足足花了一百多塊大洋,頂上一枝長槍的價兒了,俺和俺爹兩人搭夥,需要兩把鏟子,於是俺爹就找了鐵匠,想要按照這把鏟子的形狀再做一把,不成想這洛陽鏟製作起來著實不易,一連做廢了十多把鏟子,才打製成一把能用的。當時打這鏟子之時,俺就在旁邊,全部訣竅倒是都記住了,現在只要山上有做過鐵匠的兄弟,明日搭好爐子,我保證不出五日,定能打製出幾把能用的。”
幾人聽了老四這話,心中均是高興,軍師問道:“適才你說小墓盜過無數,大墓有沒有碰過?”老四道:“大墓碰得不多,但也有幾座。”軍師道:“說說看。”老四道:“前些年在吉林俺和俺爹盜過一座大墓,據說是清朝一個什麼大官的墳,記不清了,這座墳地穴大得很,埋得又深,俺們用洛陽鏟足足打了將近一百個探洞才找到地宮位置,然後俺和俺爹分別從左右兩側打洞打到地宮頂上,又在上面鑿了一個洞下去。”崔二胯子聽到這裡,奇道:“咦?幹嗎不直接在上面挖個坑下去,還有,就算要從兩邊挖,為什麼還要挖兩個洞?這不是浪費麼?”
老四聽了這話,笑道:“二哥有所不知,無論是大墓小墓,這地宮裡面都是密封的緊,少則幾百年、多則上千年沒透過氣兒了,若不把裡面的穢氣放出來,人是下不去的。小墓埋得淺,隨便在上面挖個坑,再在地宮頂上面打個洞,一會兒人就能下去了。而大墓可不行,先不說在上面直接挖坑要花多大工夫,就算你挖通了,下面的穢氣也一時不容易放出來,因而要從兩側一起挖,就是為了通風。”崔二胯子聽了點點頭,軍師問道:“你說這兩側挖洞,要挖成什麼形狀?”老四答道:“要挖成個倒八字形,才便於通風。”
軍師聽罷點了點頭道:“V字形,盜墓之人確是聰明!”沉吟了一會兒,軍師問道:“一般你們所挖的盜洞尺寸多大?”老四道:“俺們當時挖的洞,一般是不到二尺的圓洞,只要一個人能進出就可以了。”軍師又問:“一般情況下,一個人進去挖多久就要上來透透氣兒?”老四道:“淺的話一兩個鐘頭沒問題,要是深的半個鐘點就要上來透透氣兒,要不然受不了。”“這樣的盜洞一個人一天能挖進去多遠?”“我挖的話,有人配合往外運土,不用洛陽鏟先打洞,一個鐘點挖出去六七尺沒什麼問題,要是先用洛陽鏟打好洞,一個鐘點能挖進去一丈,但是不熟練的人能挖到一半兒就不錯了。”
軍師聽罷,思索良久,又掏出紙筆計算了一下,道:“我倒是有主意了!”崔大胯子聽了喜道:“軍師有何良策?”軍師又在紙上寫寫畫畫了好一陣子,才抬起頭來將畫好的紙鋪在大夥兒面前,說道:“大夥兒請看,這就是我憑記憶畫的皇太極昭陵的位置佈局草圖。”眾人都伸著腦袋向桌上望去,只見軍師所畫的,是昭陵位置的平面圖,地上的部分大致畫了甬道、寶城、寶頂的位置,而地下部分,不僅僅畫出了地宮的位置,也將盜洞的大致佈局畫了出來。
�軍師指著圖紙說道�:“目前我們先不考慮其他諸多細節,只從整個工程量上看一看是否可行,要花多長時間。”崔大胯子道:“好,軍師請講。”軍師道:“這次我們掘墓,為了不引起注意,不宜從離寶頂地宮太近的位置動手,但也不宜太遠。我剛剛大致計算了一下,盜洞入口位置絕不能離地宮超過兩裡。”老四聽罷,道:“兩裡都太遠了,這豈不要挖上一年?”軍師道:“你聽我講,如果算兩裡,是一千米,我們打上它兩成的損耗,是一千二百米,這樣我們就可以大致打到地宮的附近,然後我們在這個地方用洛陽鏟打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