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的引導者(9)
要在變革與保持連續性之間取得平衡,組織需要不斷做好資訊工作。不暢通的資訊溝通渠道或不可靠的資訊對連續性和關係的影響最大(蓄意傳播虛假資訊除外)。在發生任何變化時,即使是最微小的變化,企業都會習慣性地提出這樣的問題:“誰需要了解這些資訊?”而且,由於人們的工作地點不再需要離得很近,也不需要一天遇見很多次,因此資訊的溝通將變得越來越重要。企業越需要依賴於在一起共事、但實際上沒有呆在一起工作的人(即利用新興的資訊科技的人),確保這些人掌握全面的資訊就越重要。同時,這些人有組織地、系統化地和有計劃地聚集在一起並彼此實際見面和相互合作也將變得越來越重要。長距離的資訊溝通不能取代面對面的交流關係。瞭解對方的期望、瞭解對方的實際工作情況和相互信任變得更加重要。這意味著人們需要系統化的資訊溝通渠道(特別是關於任何變革的資訊)和麵對面的交流關係,即相互熟悉和相互瞭解的機會。如果變革不只是改進,而是產生真正的新事物,資訊就變得尤其重要。對於任何希望成功地引導變革的企業來說,它必須是一條雷打不動的原則,而且不能有出其不意的感覺。最重要的是,企業的根基(如使命、價值觀以及對績效和成果的認定等)需要保持連續性。正是由於在作為變革引導者的企業中,變革是家常便飯,因此根基必須完全牢固。
最後,企業必須制定相應的報酬、認可和獎勵制度,才能在變革與連續性之間取得平衡。我們很早以前就知道,如果創新者得不到適當的獎勵,組織是無法實現創新的。我們很早以前也就知道,如果成功的創新者無法讓高階管理人員或最高管理層瞭解創新的意義,企業也是無法進行創新的。同樣,我們將認識到,組織必須獎勵保持連續性的人,例如,認定不斷實施改進措施的人與真正的創新者一樣,都為組織做出了重大貢獻,都值得認可和獎勵。
創造未來
我們面對的將是長期和深遠的變革,對於發達國家是這樣,對於整個世界可能也是這樣。這些變革主要不是經濟上的變化,也不是技術上的變化,而是人口、政治、社會、價值體系上的變化,最重要的還是世界觀上的變化。在這樣的時期,經濟理論和經濟政策本身是不可能解釋得通的。在這樣的時期,社會理論也無法解釋得通。只有在幾十年後,過了這個階段後,人們才有可能發展出解釋今天所發生的一切的理論。但是,在這個階段,有幾件事是確鑿無疑的。例如,忽視變革和自欺欺人地認為明天與昨天相比是一成不變的等想法都只會是徒勞無益的。然而,許多組織(企業和非營利性組織)在這個時期往往都持有這樣的態度。最重要的是,在變革發生前就已經取得重大成功的組織也有可能採取這樣的政策。那些自欺欺人地認為明天與昨天相比是一成不變的人只會自食其果。因此,我們可以自信地預言,許多今天在各方面(如企業、教育或衛生保健等)領先的組織,在30年後不可能仍舊保持領先地位,當然也不會保持現狀。但是,要預見變革同樣是不可能的。這些變革是不可預知的。
唯一可能取得成功的原則是努力創造未來。變革當然要符合必然的趨勢(本書在上一章試圖概括介紹的內容)。然而,在這些範圍內,未來仍舊是可塑的。我們仍舊可以創造未來。
努力創造未來是要冒很大風險的。然而,它的風險比被動地接受未來小得多。在按照本章討論的內容進行實踐的人中,大部分人不一定都能取得成功。但是,我們可以預言,不按本章的內容實踐的人肯定不會取得成功。
txt小說上傳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