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岳飛的表現,劉禪盡收眼底,不過他卻沒有任何反應,而是自顧自的說著自己的話。
“你覺得大宋缺名臣武將嗎,就比如……”
”請陛下不要再說了!”
岳飛騰的一聲站了起來,這是他第一次,但卻不知道是不是唯一一次打斷劉禪的話。
劉禪歪了歪腦袋,“不,朕就要說!
幾十年前,靖康之恥,那時候我大宋文有李綱、武有宗澤,在他們的帶領下,汴京固若金湯,金人根本就打不進來了。
可是後來發生了什麼不用朕多說吧,城破,國亡,汴京上百萬老百姓從此保受金人欺凌,你說,這個主要責任怪誰?”
“怪那些佞臣,欺瞞陛下,才導致國都淪喪,天子南渡。”
“拉倒吧,皇帝身邊有佞臣不假,可是除了佞臣之外還有直臣,忠臣啊,為啥不聽他們的,說到底還不是皇帝沒用。”
劉禪大罵特罵,他也搞不清楚這糊塗事應該賴到這具身體他老哥身上,還是該賴到他老爹身上,乾脆一起罵得了。
“要朕說啊,朕的父親和哥哥,包括被雷劈之前的朕,別說比起來聖明天子了,就算是比起來孫權也差的遠。”
劉禪對於孫權的感觀極差,能得到比孫權還差的評價,可想而知這得多菜吧,但事實就是這樣。
人家雖然菜,但是絕不慫,一言不合就打合肥,別管結果如何,你就說慫沒慫過吧。而且事辦完之前絕對不殺大將。
你能想到孫權在赤壁馬上開打的時候十二道金牌召回周瑜然後把他處死向曹操請降嗎?
你能想到在夷陵之戰最危急的時候孫權不派陸遜,而是一個道士等著天兵下界擋住父皇嗎?
不可能的好吧,要是孫權真這麼做了,那在孫策死的第一時間他就下去陪他哥哥了,哪還有機會與曹操,父皇爭天下。
不得不說,能當皇帝當成這爺仨,而且是接連出現,這宋朝的運氣也是背到極點了。
“不,不是這樣的,都是奸臣矇蔽,……”
“什麼不是這樣,我說鵬舉啊,你是不是沒詞了?如果照你這麼說,那劉禪也是個好皇帝,只不過誤聽了黃皓的奸臣罷了,那胡亥也是好皇帝了,只不過誤信了趙高。”
劉禪在反駁岳飛的同時還不忘洗白一下自己,作為皇帝,最基本的一點就是辨明忠奸吧,你連這都做不到憑啥說你是好皇帝。
岳飛的腦子現在很亂,多年以來接受的教育告訴他,皇帝是不會犯錯的,就算有錯,那也是受了手下奸臣的迷惑。
可是劉謙一番話,再加上多年以來切身體會到的,他又感覺陛下說的有道理,也許皇帝真的沒那麼重要。
如果能夠保證文臣賢能,武將勇猛,那麼皇帝只當一個無情的點頭機器似乎也沒什麼不好的,
“不,不對!”
岳飛幾乎是吼出來的,他趕緊把這個可怕的想法拋之腦後。
“陛下說的有些片面了,誰能保證文臣武將賢明勇猛呢,不還是要靠陛下慧眼識珠嗎?”
朕慧眼識珠?
岳飛一番話說的自己都有點不自信了,朕用人算是按照相父留下的說明書再用。
蔣琬費禕死後,朕就用相父的徒弟和兒子,朕什麼時候慧眼識珠過?
“不是有科舉嗎,什麼時候需要朕了?”
劉禪乾脆把話說到明面上,“所謂慧眼識珠,應該是昭烈帝請武侯出山,武侯一眼斷定姜伯約是大才,朕有把人從底層直接提拔為大官的光輝行為嗎?沒有吧,總不能說秦檜吧。
現在這個時代科舉挺完善的,上升渠道也很完善,何必需要朕慧眼識珠,而且…朕慧眼識珠一向不準。
既然這樣,倒不如由你們挑選,或者由百官推舉,大不了由你們和百官共同推薦嘛,朕看史書上諸葛武侯就是這麼做的,他用人可比劉禪強多了。”
什麼叫現在這個時代?
岳飛有些迷惑,陛下說錯話了吧,不過還不等他有什麼反應,上面就傳來了毛筆落在宣紙上的聲音。
劉禪拿出六張紙,三張紙寫上“漢”,另外三張紙還是“漢”,然後全都揉成團,打亂順序後放在自己面前,“鵬舉選一個吧。”
“選,選什麼?”
岳飛被他搞得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陛下這又是要搞哪樣。
劉禪搖了搖頭,保密。
“你別管,先選一個。”
雖然不知道陛下葫蘆裡賣的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