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98章 番外馬超篇(完)

大漢章武四年,士燮暴病而亡,東吳、大漢圍繞著交州七郡開始了明爭暗鬥。

關羽揮師東進,威脅武昌,陸遜與之對峙;

張飛自成都順流而下,諸葛恪引抵擋。

趙雲鎮守成都,黃忠老邁,重病纏身。

大漢皇帝劉備派馬超領龐德,馬岱魏延等南下交州,與步騭等開始爭奪膠州。

大漢步兵強,然而交州除士燮之子士徽外皆心向東吳,故而一時半會兒分不出高低。

兩國因擔心魏國漁翁得利,又不敢放開手腳,酣暢淋漓的打一場,故而交州進展不慢。

直到馬超採用上一世李世民的做法,散佈謠言,只是民心惶惶,爭相叛吳歸漢,勝利的天平逐漸向大號傾斜。

但是曹丕自然不會坐視大漢吞下交州,平白增長實力,直接命令曹休為大都督,自長安西出,進逼漢中,一時大漢陷入兩難的境界。

關鍵時刻,諸葛亮孤身前往洛陽,舌戰群儒,說了些不為人知的事,曹丕欣然撤軍。

沒有了後顧之憂,馬超便開始大動干戈,與步騭在交州連戰七場,七戰七捷,重創東吳,並將除士徽外計程車家子弟盡數斬首。

孫權大怒,爭相欲調全國兵馬進攻馬超,奪取交州,忽然聽聞遭遇魏、漢進攻。

關羽、張飛,曹真,曹洪,司馬懿,五路人馬從不同方向,同一時間發動猛烈進攻。

東吳自然也不是軟柿子,拼死抵抗,在關鍵時刻孫權爆發出驚人的魄力。

他將大軍指揮權交給陸遜,自己毫不過問,另一方面分別派遣使者向曹丕,劉備求和,自願遣子為質,稱臣納貢。

只是無論劉備還是曹丕,都不想要孫權的臣服,他們想要的不過是東吳的土地。

戰爭持續了半年之後,東吳武昌被破,一年之後,建康被破,一年半後,孫權在稱帝后的第三天被鄧艾活捉,路上趁看守不備自盡而亡。

孫權死後,兩國平分東吳土地,相約二十年互不侵犯。

大軍撤退當晚,司馬懿白衣過江,率軍偷襲駐紮在不遠處的關羽。

卻發現有一早該死去的謀士,已陪關羽早早的做好了佈局,法正,法孝直。

沒人知道為何傳聞中劉備大哭,親往祭奠的法正為何會出現在此地。

只知道在大破司馬懿,奪去曹魏所佔東吳全部全部領土的關羽,在給劉備的戰報最後,特別感謝了一個人:華佗。

至於華佗,據當事人回憶:當時一杆虎頭湛金槍橫在我脖子上,問我是去成都,還是去死。

小老兒倒不是怕死,而是心懷天下蒼生,不能去死,故而選擇了隱姓埋名,前去成都。

此戰過後,雖然曹魏依然佔據天下最大的地盤,卻對大漢再無壓倒性優勢,況且兩國都傷亡不小,必須休養生息。

半年之後,早已病重的黃忠率先離世,繼而是終於熬不住的法正,一個個謀臣名將可敵萬軍,卻熬不過歲月滄桑。

一年以後,關羽病重,劉備緊急調華佗前往,可惜病症已經入骨髓,縱使華佗也無能為力。

得知關羽死訊,劉備痛不欲生,身形日漸消瘦,然後……第二個晴天霹靂來了:張飛逝世。

再也堅持不住的劉備終於倒下了,雖然只是偶感風寒,但心靈上的痛苦反而更加難以治癒。

章武八年元月二十七日,劉備駕崩,諸葛亮,馬超,趙雲,李嚴等為託孤大臣,共同輔佐劉禪完成復漢大業。

大漢如此,曹魏也差不太多,曹丕,曹真,曹休等接連去世。

曹叡即位後,大魏只剩下了逃回來的司馬懿勉強支撐軍師。

兩國之間,名臣猛將如雨落。

在劉禪登基之後,馬超見他仍然沒有變化,心裡的最後一絲幻想也化成了泡影。

此時的大漢軍界,趙雲對他異常尊重,龐德,馬岱是他曾經的下屬,鄧艾姜維等人又是他慧眼識珠提拔的。

可是說如今的軍界,馬超是當之無愧的第一人,就連諸葛亮遇到也會和他商量,可是現在的馬超卻越來越迷茫。

“也許,我到死都不會看到大漢一統天下了。”

馬超很明白,雖然諸葛亮內政天下第一,但中原人才濟濟,大漢與曹魏的差距只會越來越大。

可偏偏,如今的大漢和曹魏都不能輕啟兵戈,否則必將遭到反噬。

“不過還好,我總比士載做得好,他可是到死也沒有滅掉東吳。”

一想到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