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76章 大航海時代

看著一臉無辜的朱熹,劉禪嘆了口氣。

“行吧,行吧,到時候定都哪裡還是和鵬舉他們商量後再決定吧。”

“遵旨。”

朱熹稍微欠了欠身,似乎又想到了什麼。

“陛下,恕臣直言,若是定都就選一城市不要改變了,不要搞什麼陪都制,二京制。”

“好,朕知道了。”

劉禪擺了擺手,不想在這個話題上繼續糾纏下去。

“忠賢,去把李顯忠和辛文鬱叫進來,朕有事問他們。”

“是!”

一直旁聽的高忠賢奉命下去,只剩劉禪二人留在原地。

趁此空隙,劉禪想起了朱熹此行的目的,於是他開口問道。

“朱熹啊,朕記得你是要調查戰爭發起原因的,時間過去這麼久了,調查清楚了嗎?”

“不敢說完全清楚,但也算有了些許眉目。”

這下輪到劉禪驚訝了,沒想到這小子竟然還真調查出了什麼東西,令人驚訝。

“哦,那你說說看,朕分析分析。”

“我認為,所謂戰爭發起的原因,只有兩個,一個是活不下去了,一個是想要活的更好。

前者就比如陳勝吳廣起義,綠林赤眉起義,黃巾起義,黃巢起義等等。

後者就類似於現在進行的這場戰爭,金人並不是活不下去,但是拿下我們大宋,他們就可以用長江以南的廣袤土地牧馬放羊,這樣他們就能活的更好。”

“不對吧。”

聽完朱熹的話,劉禪反而更疑惑了。

“金兀朮他們已經活的夠好了,更好又能好到哪去呢,而且我怎麼感覺你都是從底層說的呢。”

“陛下聖明,其實就是底層,戰爭嘛,簡而言之就是底層人民打架,輸了沒命,贏了獲得土地房產金銀。

如果底層人民不想打,那最多就是虎頭蛇尾,安史之亂大抵就是如此。

雖然說河北人民過的很慘,但整個大唐絕大部分人是不願打仗的。

所以這場投入大唐近乎全部兵力的內亂才能在短短八年就平定,若不是玄宗晚年昏庸,甚至戰爭還能結束的更晚。

至於再以後的藩鎮割據,完全就是肅宗命太短,代宗急於求表面統一導致的。”

劉禪撓了撓頭,他對漢之後的歷史都太不太熟,最多就知道些歷史大事。

安史之亂雖然也聽著耳熟,但具體的原因及結果根本不能和朱熹相提並論。

相比之下,劉禪還是更喜歡楊貴妃與李白不得不說的事,安祿山與楊玉環二三事等野史。

“朕聽的雲裡霧裡的,好像懂了,又好像沒太懂。”

對於劉禪的理解能力,朱熹早就有了心理準備。

“簡單點來說,就是隻要百姓吃得飽,穿的暖,一般來說就不會造反。

但是不可能一直吃飽穿暖的,因為……”

“朕知道!”

劉禪把手高高舉起,打斷了朱熹的話,“因為不可能一直有明君,萬一出個昏君天下必然大亂。”

“這確實是其中一個原因,但不是最主要的原因。

陛下想想,西漢高、文、武、宣四位皇帝,雄才大略,惠、景、昭雖然有些問題,但也算是一代明君,平帝,孺子嬰年幼,亡國之罪當然怪不了他們。

哀帝雖好男風,留下斷袖之癖這等典故,卻也廢黜了王莽,將朝政握在手中,元帝也是如此,雖有宣帝‘亂我家者,必太子也’之語,卻也算有功有過。

難不成西漢滅亡的罪責全都讓寵幸趙飛燕姐妹的成帝背?那也太過分了些。”

劉禪聽的很認真,雖然對朱熹拿自己祖宗舉例子頗為不滿,但他還是想聽聽朱熹的見解。

“你說的沒錯,其實朕讀古書之時也頗為好奇。

先漢後期那些君王,最多就是荒淫了些,遠遠比不上楊廣以及南北朝那一幫子皇帝殘暴。

而且先漢相較於後漢,世家並未牢牢把控朝政,外戚雖有王政君,但論野心與家族,也遠遠比不上後漢竇、鄧、梁等太后。

為何,為何亡國亡的如此奇怪。”

“因為盛世太久了。”

雖然感慨於劉禪對東漢的的熟悉程度,但朱熹還是把自己得出來的結論說了出來。

“什麼?

什麼叫盛世太久了?

盛世不好嗎?”

劉禪來了一波奪命三連問,盛世誒,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