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三十七師總計兩萬八千人,現在居然缺四千人,這個缺額可不小啊。”蔡鍔緩緩的嘆了一口氣,臉色微微有幾分憂慮。
“或許我們可以加大補充兵的招募力度。”徐永昌建議的說道。
“招募的都是新兵,太快的補充新兵只會讓我們三十七師的戰鬥力越來越弱。正如我剛才所說的,眼下我們要儘可能的控制傷亡情況,不能讓我們的營盤太頻繁的更換血液。這段時間好好休整一番,把已經拿下的地區鞏固好即可。明天我會回一趟奉天參加元首召開的統帥部成立大會,看看元首有什麼新的安排,然後再製訂下一步作戰計劃。”蔡鍔說道。
“我明白了。”徐永昌點了點頭應道。
隨後,蔡鍔與徐永昌離開書房,這裡實在太熱了一些。他們來到指揮所大廳時,蔡鍔習慣性的向通訊處詢問一下關於第三十八師的情況。吳佩孚親自帶領三十八師從延邊出發之後,一直等了足足一個月的時間,才收到一份電訊彙報。
這份電訊是從臨近日本海的清津港發來的,日期是七月七日,吳佩孚彙報三十八師已經佔領了朝鮮東北部大部分地區,但是考慮到清津港是臨海地區,極有可能遭到日本海軍的炮擊,因此僅僅在清津港稍作停息,再向惠山方向前進。
隨後到了七月十日又收到第二封電報,吳佩孚在電報稱已經佔領會寧、茂山和白巖等地,準備由白巖向惠山後背發起猛攻。這是近半個月來最後一封電報,至今沒有再收到任何關於第三十八師的情況。
“總司令,三十八師那邊又沒訊息了?”徐永昌吃驚的問道。儘管吳佩孚是北方第一集團軍總參謀長,可是如果集團軍司令部無法掌握部隊的行蹤,那他這個總參謀長同樣屬於失職的行為。整個三十八師深入敵人腹部,這麼多天都沒有訊息,司令部該如何協調細節上的戰術調整呢?
“是啊,我前幾天還為這件事惱火,三十八師最起碼要找一個固定的師部保持通訊暢通,既然他們已經佔領了會寧、茂山,這兩個地方都能成立固定的指揮所,真不知道這個吳子玉到底在幹什麼!”蔡鍔有些鬱悶的說道。
過了一會兒,通訊處派人來回答蔡鍔的話,說還是沒能聯絡上三十八師。
蔡鍔沉默了一會兒,隨後臉色有幾分陰沉的說道:“給奉天發一封電報,等天氣轉好之後讓他們派一艘飛艇去朝鮮東北部,給我把三十八師的位置找到。”
通訊兵趕緊在記事本上記下來,然後應道:“是!”
徐永昌嘆了一口氣,想了一會兒之後,對蔡鍔說道:“總司令,在下當年素問吳總參謀長是北洋最懂戰略的將才,以吳總參謀長的做為,這次理應不會有什麼差池。延邊到朝鮮境內的地勢多為崎嶇山路,交通不方便,通訊理應也不會好到哪裡去。三十八師好歹數萬人的大編制,必然不會有什麼閃失的!”
蔡鍔冷著臉說道:“這不是差池、閃失的問題,這是紀律問題。他吳子玉把大軍帶著到處跑,讓司令部一點都不清楚位置,後勤方面該怎麼供應?大局上該如何協調?這是行軍最基礎的道理。我倒是希望吳子玉能把這些問題都解決了,然後在惠山打一場奇襲戰給我看!”
徐永昌剛想順著蔡鍔的話說下去,可是又覺得自己沒必要摻和這件事。他同樣希望吳佩孚能帶來一場驚喜,如今中日開戰事關國本,還有什麼比國家利益更重要的事情呢?
第962章,北京縮影
隨著在朝鮮發生的戰爭愈演愈烈,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已經讓中日雙方的傷亡情況成為了懸在案頭的壓力,誰都沒有想到戰爭的規模會發展的那麼迅速。大量傷員成為軍費的重要負擔,也很快演變成影響戰場的重要因素。為此,日本陸軍不得不反覆拆散正在編制十九師團、二十師團,把新兵送到前線當作補充兵。
對於中國來說,儲備兵力同樣成為一項主要的問題,距離戰場最近的新兵基地把能調動的新兵全部已經調往前線,東三省最高統帥部經過幾番討論,打算將之前東三省裁汰的舊軍士兵重新招募。在招募新兵的宣傳工作上,國防部為此下了不少力氣,透過報紙、佈告、宣傳單等手段刊登募兵資訊,並且不斷提升安家費的數額。
自從南北戰爭結束之後,由於各省地方軍隊存在一定威脅性,國防部沒有適時的推出兵役制度,保留舊式的募兵制來限制各省地方擴張軍事。在中華民國先行的軍事體制當中,除了國防軍是在招募時簽訂役制之外,其他軍隊一律是僱傭兵形式。
在沒有爆發戰爭之前,很多青壯認為軍營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