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正面作戰,再堅強的陣地都受不住炮群的狂轟濫炸,因此對於北方第二集團軍而言,應付這樣的敵人反而更為輕鬆。相比之下游擊戰術的的確確讓人頭疼,但好在蒙古平原廣闊,很多地方一眼望去可到天際,視線上非常好,故而叛軍士兵接近時很快就能發現。
韋汝驄針對叛軍的游擊戰術,還特別制訂了一套空中劫掠戰術。所有戰鬥機和飛艇攜帶訊號彈,一旦發現人數較多的叛軍隊伍,一邊緊咬著不放,一邊投擲訊號彈指引方向。
既然蒙古士兵騎著馬在地上跑來跑去,那就讓空軍戰鬥機在天上追擊,倒要看看是馬力速度快還是機器的速度快。
就在五天前從甘肅轉發來的電報裡提到,北方第二集團軍已經擊潰了蒙古叛軍的主力部隊,重兵正在向烏蘭巴托包圍。
事實上蒙古自宣佈獨立之後,內部矛盾重重,以藏傳活佛為首的僧派一直試圖掌握國家大權,而以四盟親王為首的俗派則自居出兵出力,決不允許僧派坐享其成。正因為如此,“大蒙古國”經常會因為僧俗兩派的政治爭鬥,導致各種各樣的政治醜聞和政治分裂。
歷史上的外蒙古是利用辛亥革命清廷覆滅之際,在沙俄帝國的支援下獨立建國。可是一方面因為中華民國的成立,另外一方面又因為大蒙古國僧俗鬥爭越來越嚴重,為了解決外蒙古內部危機,藏傳活佛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派人毒死了當年發兵獨立的四盟親王其中兩位,也就是杭達多爾濟與賽音諾顏部親王那木囊蘇倫,成功壓制了俗世親王派系。
但正是這次政治慘案,導致外蒙古基層勢力更加鬆散會混亂,掌權派擔心中華民國會趁虛而入,最終又在一九一五年六月宣佈取消獨立,改為外蒙古自治。為此,袁世凱還冊封八世哲布尊丹巴為“呼圖克圖汗”,並赦免獨立運動人士。然而外蒙古實際上仍然是獨立狀態,並且為沙俄所控制。
如今大蒙古國以為中日戰爭會拖延中國軍力,故而從始至終都沒有取消獨立,依然是大蒙古國自稱。但內部的政治分裂並沒有因此而改變,相反由於“外患”的影響不大,“內部鬥爭”則愈演愈烈。
當北方第二集團軍突然揮師北上時,腐朽的“大蒙古國”早已只剩下一副空皮囊,中央政治意見不統一,四盟叛軍各自未戰,就這樣被北方第二集團軍用兩個師的兵力逐一擊潰。
“之前韋總司令預計能在四十天能收復外蒙,不過進入高原地帶之後,軍隊出現了超出預測範圍的氣候不適應,再加上為了應付叛軍遊擊,因此前後有所延遲。”國防部作戰室參謀官殷承瓛介紹道。
“只要戰局上佔據優勢就好,外蒙古地域廣闊,需要更多的時間也是情理之中。不過,烏蘭巴托的戰鬥什麼時候開始,甘肅那邊有確定的訊息嗎?”吳紹霆問道。他現在需要根據北方第二集團軍的程序來決定北方戰線的下一步計劃。
第1103章,大陸橋第三兵團
“現在還沒有確切訊息,不過從蒙古發到甘肅,再從甘肅轉發到昆明,這期間必然是會存在一段時間的延遲,如果前線的戰事一切進行的很順利的話,說不定北方第二集團軍現在已經開始進攻烏蘭巴托了。”殷承瓛推測的說道。
“總之,北方第二集團軍那邊的訊息一定要抓緊彙報,稍後你們發一封電報過去,把我的意思交代清楚。如果我們這邊不知道他們的進展情況,根本不能討論是否有進攻沙俄的可能性。進度上不要再拖延下去,中日戰爭既然已經結束,我們就要集中更多的資源來應付其他戰場。”吳紹霆交代的說道。
“是,稍後我會吩咐通訊處。”
之後,會議又討論關於南亞戰爭的情況。戰情局分析了目前整個南亞戰場的局勢,緬甸的戰事進度非常緩慢,但好在一切都向著有利的方向發展。主要是因為緬甸軍隊在戰場上太過謹慎,無論是波剛為首的復國起義軍,還是效忠於英屬印度的緬甸舊軍,緬甸人的戰爭素養和意識很落後,往往幾千人的小規模作戰都能耗上大半個月的時間。
負責緬甸軍務的二十四師已經將戰線推至東枝,不過因為兵力有限,又要協助波剛復國起義軍進行擴軍以及鞏固佔領區,所以在整體上仍然顯得很緩慢。
在西藏和印度交界的錫金邦地區,印度在過去三個月的時間裡集合了大約九萬人的部隊匯聚於此。當然,這九萬人並不全是印度人,其中還有尼泊爾和孟加拉等地徵召來的部隊。不僅如此,這些部隊也並不全是正規軍,起碼有四分之一是臨時動員起來的民兵。
二十一師和二十三師曾經嘗試過三次發動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