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54部分

戰爭和談的方式如法炮製,吳紹霆特別如此交代的目的,就是要打擊日本的民族自信心,讓日本人知道這場戰爭的失敗意味著他們倒退回到甲午戰爭之前。

至於交回臺灣和割讓對馬島的事宜,日本代表團遲遲不能給出明確答覆。

直到最近一次談判會議上,陸宗輿突然站起身來,冷不丁的丟擲一句話:“時至今日,談判已有半月之久,我方提出的要求和態度清晰明瞭,若諸位還不清楚的話,我由衷建議諸位打道返回,等好好學習了漢語之後再來談判。”

說完這番話之後,他直接轉身退場。其餘中方人員緊隨其後離開,只留下一眾日本人在原地發呆。

當天下午,日方代表緊急聯絡國內告知此事。很顯然中國外交部已經不稀罕再談下去,同時也間接的表明中國在戰場上進行入侵的決心。這是一個非常危險的訊號,因為日本在這場戰爭中前後已經投入十一個師團的兵力,其中三個師團全軍覆沒,如果不能繼續和談下去,剩下八個師團永遠不可能撤回本土。

加急電報在第二天轉發到東京,一個小時後大正天皇立刻召開樞密院會議,聽取元老顧問們的意見,隨後又緊接著召開御前會議,宣佈和談的最終決議。大正天皇要求內閣大臣必須接受中國提出的條件,儘快將前線的將士撤回國內。

就在交代完畢之後,大正天皇突然做出詭異的舉動,他站起身來扯掉坐塌前面的簾子披在肩膀上,雙手插腰擺出了一副準備御駕親征的姿態。

所有大臣見此不僅一驚,隨即各自搖頭嘆息,他們都知道天皇陛下的頑疾又犯了。

皇家侍從連忙將大正天皇帶出會議室,送到寢宮去休息,並且吩咐御醫前來調藥。

自大正天皇登基以來,兒時所患腦膜炎後遺症再次病發,經常會在嚴肅的場合做出違背常理的舉動。甚至連西方國家的報紙都曾經報道過著名的“望遠鏡事件”,當時大正天皇出席盛大的國政議事堂會議,卻拿起詔書卷成望遠鏡四下觀望,頓時引起一片非議。

很顯然這次向中國求和的事件對大正天皇刺激不小,因而再宣佈這喪權辱國的決定時,誘發了精神狀態失常。

在目送大正天皇離去之後,大藏大臣若槻禮次郎悲傷的嘆了一口氣,說道:“真是多災多難的時候……”

其他內閣各省大臣深有同感,紛紛發出了無奈的嘆息。

第1052章,迎回李熙

四月十六日,日本議和代表正式與中國簽署停戰和約。訊息一經傳出,全國上下轟動一片,中國與朝鮮的老百姓們歡欣鼓舞之極。

在和約的附加條款裡面明確規定,中日雙方分別以春川和旅順為停戰區域,雙方軍隊立刻停止交火。日方需在一個月之內完成所有軍隊從朝鮮撤離,在撤離前的這段期間,雙方軍隊不允許發生任何摩擦。

中日雙方俘虜人員的交回工作以日本支付第一期賠償金為準,屆時中日雙方在規定停戰區內履行俘虜交回事宜。但是中國額外要求,日方必須停戰生效之日先行釋放所有被俘軍官,並且送回朝鮮國王李熙及其他王室成員。

關於朝鮮南部、旅順、臺灣和對馬島的交接工作,先有行政官員進行公務交接,等到日方所有武裝力量撤離之後,再由中方軍隊接手。所有這一切的交接工作都必須在一個月之內完成,一旦逾期中方有權採取軍事幹涉措施。

當陸宗輿與日方議和代表團主席伏見宮貞愛親王分別在彼此的和約文字上簽字時,兩個人的心情截然不同。陸宗輿不得不感慨,這是自己出任外交官以來第一次與外國簽署的戰勝國和約,是自己代表國家、民族的一次“挺直腰板”的外交活動。

短短几個鐘頭之後,日本投降議和的訊息傳遍整個中國,大街小巷到處有人奔走通知,這等盛大的好訊息生怕不能告訴全世界的人。

中午十二點整,聚集在春川附近的中日雙方部隊,各自接到上司的命令停止作戰。

軍用廣播迴圈播放日本投降議和的訊息,那些堅守在前線計程車兵們一個個自豪不已,正是他們打敗了小鬼子,為祖國、為民族爭取到一份難得的榮譽。

沒過多久,日本陸軍大臣上原勇作與參謀本部總參謀長長谷川好道帶領朝鮮國王李熙等人,在平漢鐵路搶修連線完畢後,一行人前往平壤。蔡鍔於三天前剛剛將在平壤設定統帥部前沿參謀部,此時他人正在平壤城內。

上原勇作等人抵達平壤是下午四點鐘,蔡鍔派遣一名參謀官到火車站接應。朝鮮臨時執政府駐平壤先行政府代表團的官員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