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6部分

不過如此鬧騰,畢竟上不了戰場,也就和做戲一般。所以皇帝看到關於打仗的戲也就特別興奮,熱切地希望在裡面扮演一個角色。皇帝很有專業精神,演起戲來也一絲不苟。他曾經排演過一個戲。其中有一場是“雪夜訪普”,就是宋太祖趙匡胤在大雪之夜拜訪宰相趙普,商議如何統一全國的事。既然叫“雪夜”,可見是冬天,劇中的人物都要穿冬裝。可皇帝拍戲那會兒正是初夏,天氣熱得要命。不過小皇帝一定要演得像,所以冒著酷暑,披上厚厚的大氅,又戴上了棉帽子,儘管汗流浹背,依然堅持演了下來。

“萬歲”在這裡投入地玩,國家大事是不管的。不過這也不用他管,因為有一個“九千歲”,已經都替他料理了。

倚重宦官,驚嚇而死(1)

明熹宗特別寵愛奶媽客氏,她的“對食”魏忠賢也就跟著雞犬升天,做了司禮監的秉筆太監。這個職位權力極大,不但是宮中的太監頭兒,還因為對大臣們的上奏有批答的權力,甚至於相當半個皇帝,要是皇帝是個不管事的,如熹宗這樣的,那就幾乎是整個皇上了。不過既然叫“秉筆”,可見從事這個職位的太監魏忠賢得有很高的文化素養才行,否則也看不懂那些寫給皇帝的奏章是什麼,更不要說批答。熹宗又是個文盲,這秉筆太監的作用就更加重要。但是,巧得很,他這個秉筆太監魏忠賢,竟也是一個文盲。

魏忠賢原來不過是個市井無賴,因為借錢不還,讓人逼債逼急了,就憤而自宮,入宮做了太監。他雖然大字不識一個,卻狡黠多智,記性特別好,還善於逢迎拍馬,所以不久就在宮中混得不錯。後來又勾搭上極受皇帝寵愛的奶媽客氏,做了客氏的“對食”,成了皇帝身邊親近的人。他善於揣摩皇帝心意,知道小皇帝愛玩,就想出各種新鮮有趣的玩法讓小皇帝開心不已,因此得到了小皇帝的極大信任,就讓他做了秉筆太監。

“秉筆”太監而不識字,怎麼批答奏摺呢。這倒也難不倒魏忠賢,他自有辦法。他讓親信把奏章上晦澀的文言給他用口語講出來。然後他發號施令,再由那人翻成文言,給他用硃筆寫在奏摺上。這麼一番折騰,倒也弄得有模有樣。小皇帝也是文盲,又糊糊塗塗地愛忘事,自然不會和他計較這些。魏忠賢還和他的前輩劉瑾公公學了一招,也是等皇帝正玩得高興,比如說正在拿著刨子鋸子大作木工活的時候,就拿上公文奏摺請皇帝批示,皇帝興致正高,哪裡想看這些玩意,總是不耐煩地揮揮手,讓他去自行處理。於是,魏忠賢就把朝中大權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裡。

魏忠賢胡作非為,朝中大臣們自然不幹。左副都御史楊漣彈劾魏忠賢二十四大罪。說:“宮中、府中,大事、小事,無一不是忠賢專擅”,一時間百官響應,彈劾魏忠賢的呼聲甚高,連魏忠賢都有點害怕,對皇帝說自己要出宮避禍。皇帝哪裡肯放,溫言勸諭,百般挽留,還為此輟朝三日;後來又傳下聖旨,敕諸臣不得擅出奏事。於是群臣大譁,又開始紛紛上奏。可皇帝就是鐵了心要留魏忠賢,大臣們也沒有辦法,首輔葉向高還因此辭職。而魏忠賢看到皇帝對他如此支援,膽子就越來越大了。他總攬朝內外一切大權,人稱“九千歲”,還有人稱他“九千九百九十九歲”,和“萬歲”只差一歲。朝中官吏多投奔到他的門下,有“五虎”、“五彪”、“十狗”、“十孩兒”、“四十孫”等等名號。他的死黨從中央到地方,自內閣、六部至四方總督、巡撫皆有。當然,魏忠賢也不是得到所有人的附合,和他做激烈鬥爭的,就是“東林黨”。

東林黨由其領袖顧憲成所講學的東林書院而得名。顧憲成曾經給東林書院題寫了一幅很有名的對聯:“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由此可見此“黨”人的抱負。他們往往不畏強權,為民請命,大膽彈劾朝中權貴,甚至敢於冒犯“龍顏”。他們提出反對礦監稅使掠奪、減輕賦役負擔、發展東南地區經濟等主張,同時要求開放言路、抑制宦官和貴族特權、實行改良。這些針砭時政的意見得到社會的廣泛支援,同時也遭到宦官及其依附勢力的激烈反對。魏忠賢亂政受到了他們的極力彈劾,就對他們恨之入骨,瘋狂迫害。他搗毀了東林書院,還把全國的書院都關閉了,又誣陷已經退休的東林黨領袖高攀龍貪贓枉法,派遣錦衣衛騎快馬去加以抓捕。高攀龍卻十分鎮定,寫好兩封信交給孫子,讓他們明天交給錦衣衛的人,之後便投入池中而死。

魏忠賢又指使爪牙去蘇州抓另一位東林黨人周順昌,結果在當地激起民憤,數千人聚集在官府衙門外,以顏佩韋等人為首擊鼓鳴冤。太監們驕橫不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