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部分

Benz去自己的公司,你會突然發現這個人正在擠公交車呢。

有些人其實是非常節儉的,稍微多花了一點錢就如喪考妣,可他們照樣花掉了很多錢。為什麼呢?原因只有一個:將錢花在了不該花的地方。我大學時有一個同學非常捨不得吃,一個星期都難得見他吃幾塊肉,但他卻非常捨得花錢治病,隨便一點感冒都要跑到全長沙最好的湘雅醫院去。捨不得吃當然就營養不足,體質差了也就容易生病,治病花了錢以後只好更加捨不得吃。

還有一個校友經常在食堂只打飯不打菜,回宿舍用一點從家裡帶來的辣醬下飯。可她非常熱衷於參加社團,學校大大小小的社團她都去報名參加。這些社團組織很少組織有意義的活動,但這位校友交給社團的費用卻不少。參加社團當然不算揮霍,但大學裡很多社團都純粹是騙錢的,這位校友還不如將繳納的費用用來飽食幾餐呢!

很多在大學生看來必不可少的東西其實根本沒有那麼重要,甚至可能花很多錢買回來的必需品毫無用處。就如康德所說:一切重要性都是想象的。現在很多大學生覺得電腦是不可或缺的,可買了電腦又怎麼樣呢?大部分女生將電腦當成了影碟機,大部分男生將電腦當成了遊戲機。我讀書的時候電腦在大學已經非常普及了,但我們宿舍的人到2002年6月份畢業離校的時候還沒有一臺電腦。可是,這絲毫不影響我們幾個人成為博士、董事長或總監。現在錄音筆似乎在大學也成為必不可少的東西了,這讓我覺得匪夷所思。一個大學生要錄音筆幹什麼呢?難道上課不認真的人課後還會認真整理筆記嗎?

單放機、CD機似乎對學英語非常重要,但很多人買回來以後幾乎只用來聽流行歌曲。就算真的要用來聽英語,那也完全沒必要買太好的機器,要知道考英語聽力的時候那個效果可能是非常糟糕的。印度人在收割後的稻田擺一張桌子考GRE,聽力部分是透過掛在電線杆上的高音喇叭來播放的,可人家就是能考出滿分。所以,請別用學英語來給自己買最貴的單放機、CD機尋找理由。更何況當你買回一臺索尼、愛華或者松下,不知道日本人又可以多造多少顆子彈了。

/*38*/

《讀大學,究竟讀什麼》第二部分

免費午餐,焉能不要?

免費午餐,焉能不要?

家境不好的大學生不但需要“節流”,還需要“開源”。一方面應設法免除自己的一些金錢義務,另一方面應該透過適當的方式掙錢。

每一所大學對特困生都有一些扶助措施,包括免除全部或者部分學費、發放困難補助、發放常規貸款、對成績優異的特困生髮放特困獎學金,等等。很多銀行也在高校設立了助學貸款,貸款發放面也越來越寬。雖然越窮越光榮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但是貧窮並不是什麼見不得人的事情,所以家境困難的大學生完全沒有必要礙於面子而不去積極爭取這些扶助。更何況羊毛都出在羊身上呢!如果你不積極爭取,當你看到比自己寬裕得多的同學拿走了本應屬於自己的幾千塊錢,上帝也幫不了你啦。

為了得到相關的困難補助,需要在申請書中對自己的經濟困難有恰到好處的描述,不能輕描淡寫,也不要太過誇張。同時要注意自己平時的生活舉止,如果你全身上下都是名牌,恐怕是很難得到這種福利的。原來我一個同學得到一大筆特困助學金以後趕緊去買了臺配置非常好的電腦。後來被同學舉報了,學校向她追回了所有的助學金。

另外,還要提防一些同學私下裡的小動作。很多大學生搞政治鬥爭是很有一套的,他們為了避免比自己更困難的同學得到某項補助,很可能會去院系學工組說一些顛倒黑白的話,甚至會去給輔導員送禮。如果你發現身邊有這麼齷齪的人,一定不要一味忍讓,不能讓自己的生活費被別人拿去大吃大喝。對這種人的仁慈就是對自己的殘忍。

對於經濟條件沒有好到可以將一兩千塊錢忽略不計這種程度的大學生而言,獎學金是一塊必爭之地。不同學校的獎學金設定不盡相同,但不管評選標準如何,也不管獎學金數額的多少,都是應該儘量爭取的。期末考試的時候一定要端正心態,不能抱著“60分萬歲,多一分浪費”的心態糊弄一通。考前用兩三天認真複習一門課,可能就會考試多得幾十分並獲得一項獎學金,而如果將複習的那兩天時間用來勤工儉學,恐怕很難掙到比獎學金更多的錢。

得了常規獎學金,還可能獲得專項獎學金,這種獎學金不但可以獲得更多的現金獎勵,而且還可能得到現金以外的利益。譬如,海南航空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