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峻、虹影、葉傾城等合集:專欄主義嗔 作者:先張/主編
文字越來越性感,生活越來越狂躁(1)
前言 文字越來越性感,生活越來越狂躁
靜下心來,回憶交往過的朋友,要把他們從記憶裡區別開時,我驀然發現,不是每一個人長了一張不同的臉,而是他們善於使用不同習慣的語言;以及語言背後的觀念。這些,讓他們成為我一個個記憶深刻的朋友。又或許,他們是長了一雙雙不同的“手”,能寫出屬於他們僅有的文章,無論謀面與否。
這便是我所結識的朋友,文藝類專欄寫作的高人。
很簡單:專欄是報章雜誌為某專人文稿或某一性質文章而特闢的具有固定型式的篇幅,為報章雜誌專欄撰稿的人,叫專欄作家。
這一點,美國的媒體為我們做出了表率,並達到了極至的狀態。
《泰晤士報》某專欄作者曾發表過一篇批評小布什的文章,第二天郵箱裡塞了一百多封美國讀者辱罵他的電子郵件。甚至,《紐約郵報》的人氣專欄作家斯特恩,向富翁比克爾勒索鉅額“保護費”,否則他將寫文章“唱衰”他。
在我國,儘管專欄沒有繁榮到如此地步,且在部落格熱潮中得到一定緩衝和瓦解,但事實上,我們的專欄依然樹立了對事物或原理的基本主張,形成了一種觀念與信仰的形態。在文藝圈,儘管專欄重風格大於思潮,大於內容,但“專欄主義”確是駕臨過的。
那麼文藝類的專欄是什麼?——除了考究“手”的不同,有沒有其他的要旨呢?
我想,這一定是有的。假如,某時期的作家專欄,成了媒體像汙水般四處橫流的聲音,那相當可怕。——媒體的文藝觀點、情趣、思潮對人耳濡目染作用,比老師、親爹訓叨來得更深刻、直接,專欄怎能不須要旨呢?
專欄的要旨是:專欄作家要擔負起社會責任,作一個敏銳的觀察者!
在行文的習慣中,他們應永遠保持具有文明、公平、公正、正義的意識。套用社會主義榮辱觀的話來說,每個寫專欄的人,也要有一套“八榮八恥”!
王小波早前在《藝術與關懷弱勢群體》中說,科學、藝術不屬福利事業,不應以關懷弱勢群體為主旨。羅素先生說,人人理應平等,但實際上做不到,其中最特殊的就是知識的領域。
但這不是絕對。作者在寫作過程中具備公正、正義的意識是必須的,特別是專欄被媒體廣泛包養的今天。專欄作家不但需要按時交稿,做到不兌水,不攙假,更要做到不受指使,不能簡單地把某一塊版面填滿了事。
可實際的狀況是,專欄文章已經變得越來越性感,除了性感什麼也不是。
分析起來,覺得又情有可原:性感的文字在當下最易使陌生人迅速相識,最易產生親切,最易搭建作者與讀者之間的橋樑,就像世間嬉皮笑臉甜言蜜語的男人能輕獲芳心。
感情能控制經濟,經濟能控制人,所以,俘獲人最好的手段,便是以感情為基礎的智力勞動?
如今隨處可見的專欄,字字充滿陷阱和誘惑,它們性感得連發聲都是軟的。雖說比以往的板著面孔說話,是一大進步,但是,不得不說是到了另一個迷茫時期。
大學中文系的專業課程分文學和語言兩塊,這兩塊本來應該結合緊密,但施教的不堪卻是:文學專業的學生語言素養不夠,語言專業的學生文學感悟能力不足。
專欄文字從一個迷茫到另一個迷茫,從嚴肅呆板到嬉皮笑臉,是一種必然。
文字性感,讓人們認識到它出現嬗變是因為一種“捷徑”的需要,它們擁有成立的三大理由:
一、以弱制強。弱者控制強者,走路慢的控制走路快的,女人控制男人,性感的文字企圖以情感的豐饒控制物質的淺白。
二、試圖以文字建立純粹關係。吉登斯說,兩性間的純粹關係(Pure Relationship)能剔除權力控制,使雙方在性和感情上處於平等。文字能有效控制關係空間的界限,於是,有人誤以為獻媚是對讀者的尊重。
三、人的動物本能。在“集體良心不起作用”的時代,“妻不如妾,妾不如偷,偷不如偷不著”充滿多數人意識,專欄文字為此提供溫床。
“生活越來越狂糙,文字越來越性感”,它們充滿辯證邏輯,並有大量作品為證。譬如,大作家餘華的《兄弟》,性感得讓人呼天搶地,但他偏稱之“荒誕主義”。
但現在你所閱讀的這一輯《專欄主義》的性感卻恰恰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