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升額死了。
那個戶部的滿尚書,那個看和珅不順眼的滿清大佬,世襲一等公豐升額,死了!
馮英廉撿了個大大的便宜,立馬上位。同時還充翰林院掌院學士,館總裁。尋命協辦大學士,並仍兼管刑部事!
可謂權柄大盛。
和珅也從戶部右侍郎轉為了左侍郎,併兼署吏部右侍郎及步軍統領,也就是九門提督。他是立馬就疏請將內務府筆帖式,依照吏部例,三年考試一次,分優劣升黜,下內務府議行。
這提議一出,和珅這個排名最後的內務府總管,在內務府中的影響力,立馬大盛。
所以,在嶺南的又要賺錢了?
趙亮笑的不要太開懷了。
自從去年帶著銀子下到廣州府,他頭上一是有著和珅的影響力籠罩著,當地又有陳標的故舊照應,那很快就在廣州府站穩了腳跟。
畢竟手裡頭握著實打實的銀子。
廣州十三行裡的各家洋行可不全都都潘家、伍家那麼的興旺發達,那有的是人家缺錢。
可偏偏海貿的風險極大,願意給借錢給他們的人家極少。
就連家大業大的內務府都不願意借錢給他們。
人家更樂意把銀子借給鹽商,而不是把錢扔到廣州來。
所以洋行的東主在現金流吃緊的時候,就只能求助於其他貸款來源。
十三行之間的內部拆借當然也是有的,但這也更導致了財富的集中化,富有的洋行靠放債變得越來越富,貧窮的洋行因借債變得越來越窮。一些新成立的洋行和經營不善的洋行由於信用欠缺,富有的洋行根本不願意貸款給他們,這些洋行沒了內部借款的門路,於是就只剩下了一條路:向外國商人貸款。
英國的東印度公司就是其一,年利率通常為6至12,這利息並不高,算是正常的商業貸款。
只是向約翰牛們借錢手續會比較麻煩,過程複雜,而且東印度公司在廣州的大班也不是每每都有閒錢外借的。他們有時候還要向中國商人打欠條呢。
於是,來自天竺的巴斯商人就填補了這個空白。他們通常不需要複雜的擔保等商業貸款手續,就能飛快的釋放出大筆借貸。可同樣的,他們的利息也會很高。年利率普遍高於12,有時達到20至40,利滾利極為驚人。
至於東印度公司和巴斯商人為什麼敢頻頻向洋行借款,那純粹是因為滿清規定的制度,哪怕洋行把自家的生意做砸了,也有其他的洋行替他們償還。
巴斯商人慣用的手段就是在簽下貸款合同,劃清貸款以後便坐船飄然離開廣州,幾年後再突然出現,向十三行洋商們索要相當於本金幾倍的利息,從而將這些洋行逼入破產倒閉的深淵。十三行洋商們卻也只能咬碎門牙和血吞。
所以之前趙亮的預計還是有差錯的。別看十三行才剛剛壟斷了海貿二十年,可其中已經有洋行因經營不善而破產倒閉了,且不是一家。至於在外頭欠下了高額貸款的洋行更是相當常見,只是有的洋行本錢雄厚,完全可以償還,有的洋行則已經處在深淵邊緣。
帶著十幾萬兩銀子來到廣州,很輕易的就打探出了一些洋行的底細,然後拿著銀子上門尋求合作,且不說他背後還有大靠山在,那就是沒有,他也能輕鬆的插足其中!
吃過一次虧的人,總是會長些記性的。
那洋行東家歷經了一次跌落深淵的危機以後,再經營時候,自然會變得小心翼翼,變得保守。從某種程度上說,這真的是耽擱了趙家賺錢!
但趙亮並沒催促,現在的任務是學習觀察,他也不會催促洋行老闆。
只不過趙亮不急著賺錢是趙亮的事兒,可十三行的人才不會眼瞎一樣看不見呢,他們會主動的把銀子送到手中。
都不需要大出血,你來出一筆,我來湊一筆。滿打滿算趙家進入廣州還不到一年時間呢,十二萬兩銀子的本金就已經回本了。
雖然這種態勢不可能長久的持續下去,可只要和珅在京城站著,可見趙家就賠不了銀子。
現在和珅的權勢更進一步了,趙家發財的機會就又到了。
那些剛剛消停下的洋行老闆豈能不再送一波以表達自己對和大人的尊敬呢?
“你心情很好麼?”烏三娘看著趙亮道。這人眉梢處都是藏不住的喜悅。
“還行!”趙亮回答時大白牙露的非常燦爛。
馬上就要掙錢了,他自然高興。
泰安府某地,剛剛會面,趙亮就叫烏三娘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