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珍妃井F。養心殿G。御花園
皇宮南部
a。午門b。金水河c。太和門d。太和殿e。中和殿f。保和殿g。西華門
h。武英殿i。文華殿j。文淵閣k。東華門
圖84《明皇幸蜀圖》掛軸之細部
墨彩繪於絲綢,約為八世紀原作在十二世紀的摹本
圖85陶器涿州型黑罐,浮突白字,明代作品(彩色)
來訪北京而建造的——也許政治和宗教的意義各參其半吧。登上塔基便可看到,靠近塔基處有一神龕,內供一尊七頭三十四臂十六足的偶像,他的脖子上掛著一串人顱項鍊,清楚地顯示了喇嘛教的影響。
站在這座綠寶石般的小島之巔。人們可以看到天賜美景,看到廣裘的鄉野和都城的輝煌。十二世紀的周惲曾對這座小島做過描繪,另一篇同類文字見於《輟耕錄》,它述及了蒙古時期的古老榮耀。下面不遠處的湖水閃著金色的波光瀲影,遠處的西山在褐色的暮靄中逐漸隱入了地平線。在晴和的日子裡,西山便會映著朝陽,山巒由紅轉為微紫,再向上的山頂便轉為紫紅和幽藍的色彩。前面的下方綠葉叢中隱約露出簷角的奇妙造型,飾有描金繪彩的硃紅門柱與粗糙的皂莢樹和松樹的枝幹形成悅目的對比。湖岸之上,彩繪瓦頂的牌樓散佈於僻處,大理石橋橫跨在碧藍的湖水之上。仲夏時節,湖水常被綿延數英里的蓮花所覆蓋,那柔柔的花香並不為匆匆的過客所注意,卻惹動了船中闡蕩或岸上漫步的人們。向東不遠處,內宮和三座雄偉的典禮大堂的簷頂歷歷可見。
在遠近各處,特別是北面,小山上遍佈著亭臺樓謝,遊廊隧洞,石甬路引人遊歷各處奇絕的景點。向低處的水平線看去,北面橫亙著一道遊廊,現已顯出幾分破舊之跡。我記得在那遊廊上曾品嚐過一種中國式的玉米糕,是用皇家御膳房的方法蒸制的(北海在一九二五年對公眾開放)。這窩窩頭用中國玉米制成,平時被看作窮人的食物,是買不起稻米的農人們吃的。可在徹廚們的調製下,這粗糙的食品卻變成了可口的美味。
在湖的北面,和白塔相對處有兩座建築。其中一座確是美矣美輪,那就是九龍壁。我記得它足有三十或四十英尺長,由龍雲交織的浮雕構成,雕像皆覆以光彩奪目的琉璃瓦。另有一座九龍壁存於內廷的東部,但常人難得見到。在湖的最西北角上,坐落著兩個非比尋常的建築物,即小西天和大西天。大西天中有一座小山,山上四雕著數百個高憎的造像。這一景觀與其說是為了引起讚佩之情,毋寧說是為了鎮服信徒。它令我心生一絲恐懼,猶如柬埔寨吳哥窟和印度廟宇給我的感受,那裡的每一個角落都充塞著人的形象。有時我從中能見出一種傾向,我稱它為中國的羅可可,一種過於雕飾的傾向。這種情形在中國的園林中亦有表現,形狀各異的門窗太多,普通的院牆也要在頂部現出波浪狀的飾樣,那種簡潔線條的古典美已被置諸腦後。同樣,出現在彩繪陶瓷上的裝飾風格也往往顯得過分,比之宋代的白色單彩瓷瓶具有的樸素美,已顯得大為遜色。
在中國的園林中,亭子始終佔有重要地位。亭子是一種很小、很簡單的建築,它的輪廓讓人一目瞭然。它還必得作為一種美,獨立在那兒,如花瓶一般。亭子的形制、比例、飛簷彩飾等方面都凝聚著深遠的匠心。若要達到完美,便須依據特別的目的選擇色調和形體,上下高低都要比例勻稱,或小巧或雍容,風韻有別、若干亭子聯合在一處,其色調與形制就更顯重要了。我們在這一帶便可以見到兩處例項。
第一處是玉亭嶺,坐落在西北角。那嶺的形體恰似舞動之龍,躍入水中,五座亭子略呈半圓狀分佈,像通常那樣以廊道相連。這一佈局造成的美妙組合打破了湖岸輪廓的單調之感。
另一組亭子見於煤山的嶺上,在北海北面入口不遠處。我們在第三章中提到過的煤山,在內延後面中央處拔地而起,也
圖86青瓷盤元代作品
第六篇 皇宮和御苑(8)
圖87《花鳥》刺繡(宋代作品)
許有三百英尺高,且與內廷相隔,因而它與許多城門處在同一中軸線上。這中軸線是從外城的南門延伸過來的。因為北面沒有中心門,所以煤山便成了這條線的終點。它無疑成了觀察烽火臺上煙火的地點。那些烽火臺是一套戰時報警設施,它們列成一線從北面的長城穿過鄉間直達此地。山嶺上的五座亭子順著向下的山勢勻稱地分佈,它們的造型和色彩總是令遊人讚歎不已。據朱麗葉·布萊頓(19)的記述,這些亭子經過使臣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