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伯溫、李善長等見朱元璋已如此博學,不禁感到驚訝。在一片讚歎聲中,李善長嚷道:
“陛下天縱神聖,見識深遠。不過臣猶有一見,似應在‘明’字前再新增一字,這國號方更有氣勢。”
朱元璋“哦”了一聲,轉頭看著李善長,說:
“愛卿有何高見,儘可說出。”
“臣意應在‘明’字之前加一‘大’字,以示吾朝雖與小明王有聯絡,又有區別。且加一‘大’字,可表明陛下是大一統之天下,能新一代之耳目。”
朱元璋最怕別人將他的國號與小明王牽扯在一起,現聽他一說,心中的一塊石頭總算落了地,他又最講究說話吟詩要有氣勢,在明字之前加一“大”字,可使國號顯得大氣,正合乎他的心意,心中不由得大喜,喜滋滋地說道:
“好,吾意便以大明為國號!”
宮廷內外立即充盈著一片喜氣。
朱元璋認為登基即位應是個上上吉日,便將此事交給劉基去辦理。
劉伯溫也早已成竹在胸,立即奏道:
“陛下,臣已測得一個吉日,即明年正月初四日。”
朱元璋知劉伯溫精通五行陰陽,選個吉日對他不過小菜一碟,也不深究,便點頭首肯。
在朝廷上又把年號確定,以洪武為號。此後,人們便把朱元璋稱為洪武皇帝。
。。
登基時的天氣成為朱元璋的一塊心病
入夜,朱元璋仍獨坐在龍椅上。為了節省,他連燈燭都叫人撤了,黑燈瞎火地坐著。
宮裡宮外,一片喜氣洋洋。應天城裡,已在開始張燈結綵。宮裡本想特製一批大紅紗燈,到處懸掛,是他下令禁止。他不準宮中奢侈浪費。
人人都歡天喜地,唯有他卻異常冷靜,上午決定稱帝時的喜悅此時點滴全無,心中在思慮建國後的各項舉措。如今戰場上南北大局已定,掃平天下已可計日而待,最緊迫的是如何在建國後強國富民,讓朱明王統世代相傳。
天氣奇冷,屋外已洋洋灑灑飄起了雪花。
他突然想起正月初四的登基大典,那天還會是這號天氣嗎?如仍是這種天氣,怎麼舉行登基大典?他想起陳友諒五通廟被淋得落湯雞般登基,不久便被滅亡的事,心中一悸,忙叫宦官掌燈,用小紙條把此事記上,貼上在衣上,準備明天去詢問劉伯溫。他需要在舉行祭天大典時,風和日麗,是一個大好天氣。以證明他稱帝完全出自天意。
把此事辦完,一時間他又不知該幹什麼,思緒一時理不清。他想,天下平定後,瘡痍滿目,民生凋敝,如何讓百姓休養生息當是首務。要讓老百姓休養生息,則又須發展農桑,整治吏治,要整治吏治,又須招求賢才……
種種急務,全都湧上心頭,他想起一樁,便用紙錄下一樁,粘於胸前,直到東方破曉,他仍未曾歇息,精神卻奇好,神采奕奕,胸前已粘滿了紙條。
次日早朝,他將劉伯溫宣至御桌前,問道:“老先生,你看這應天城裡,滿天陰雲密佈,又是雪又是雨的,以後天氣會如何,你可得小心測算測算。俗話說,雨夾雪,半個月,可不要到祭天時仍是這種天氣呀!”
劉伯溫精通象緯之學,是個有名的天文學家。此時又身兼太史令,曆法即是由他主持制訂的。他已經預測出來年的正月初四,必將由雨雪轉晴,是個風和日麗的好日子,故從容應對說:
“陛下稱帝,上奉天意,下應民心,屆時必會天降祥瑞,故不必擔憂。”
朱元璋知他向來言必有據,從不妄言,但事關重大,心中仍是放心不下,又補了一句,說:
“此事半點差錯都出不得,望老先生切實留意。”
劉伯溫看著他那憂心忡忡的樣子,肚裡不禁一笑。他歷來佩服朱元璋每臨大事有靜氣的過人自制力,佩服他的豪情、抱負和雄心,也佩服他駕馭戰爭的高超能力,沒想到為著天氣之事他竟愁成這樣,可知這登基在他心中的地位有多重要。
天氣是越來越壞了。天空中厚重的黑雲凝然不動,將天地遮得晦暗難耐。天上時雨時雪,弄得地上泥濘不堪。北風呼呼,寒氣逼入骨髓。
臘月二十二日,朱元璋遷入新宮,同時祭告上帝皇祇,自己準備登基,特意提到了天氣問題:
惟我中國人民之君,自宋運告終,帝命真人於沙漠,入中國為天下主,其君臣父子及孫百有餘年,今運亦終。其天下土地人民,豪傑分爭。
惟臣帝賜英賢,為臣之輔,遂戡定諸雄,息民于田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