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也稱遼東、滿洲。因位於萬里長城起點山海關之北,所以也稱關外,而稱山海關以南的中國本部為關內。東北是中國最寒冷的地區,大興安嶺下的免渡河曾出現過使人失色的攝氏零下五十點零二度的氣溫。本區擁有兩個大的水系跟兩個大的平原,即松花江平原和遼河平原。土壤肥沃,僅把泥土運到關內,就是上等肥料。紀元前十二世紀時,松花江畔有一個肅慎部落,曾派人千里迢迢前來中國朝貢。以後在這個古部落故土上,出現過很多獨立王國。朝鮮半島上的高句麗王國,也曾侵佔過遼東半島。七世紀末期崛起的渤海王國,更一度成為東北地區的強權。後來成為女真人的根據地,先後建立了強大的金帝國和加倍強大的清帝國。二十世紀初,日本還在此製造一個傀儡政權滿洲帝國。說明這個地區跟巴蜀地區一樣,是一個完整的經濟和軍事單元,具有獨立防禦和獨立進攻的能力。
雲貴高原,包括雲南和貴州二省,是由無數大山,無數急湍河流和無數險峻深谷所構成的廣大高原。雲南地區的山脈,大都由北向南的密密排列,像一道又一道的巨牆,緊夾著翻騰而下的咆哮河川。貴州地區則萬山交錯,難得看見稍大一點的平坦地面,有三句諺語可說明貴州在古中國微不足道的可憐地位:“天無三日晴,地無三里平,人無三兩銀。”雲南的氣候較為適宜,但交通之不便,比貴州的“地無三里平”更為嚴重,直線距離只一日的路程,因必須翻山涉谷的緣故,常要三日四日才能到達。如昆明距大理二百五十公里,步行要走十四日。大理距騰衝一百九十公里,步行要走十五日。這種困難的交通情況和阻塞的地勢,是雲貴高原重大的特徵。另一個特徵是人種複雜,貴州叢山是苗民族的根據地,其他地區則星棋羅布著傣人、水人、侗人、布依人、土家人、仡佬人等等。中華人對這些少數民族十分陌生,對被稱為“瘴氣”的空氣汙染,和各種蠻荒地區所有的傳染病,又深懷恐懼,所以在十九世紀之前,一直把本區當作遍地都是毒蟲的穴窟,堅信每一位漂亮的苗族女郎,都會一種神秘的“下蠱”邪術(沒有人知道“蠱”是什麼,據說可借飲食鑽到肚子裡,定時發作),能使欺騙她愛情的中華族薄倖男子毒發不治。於是大家認為十人到此,至少有九人會不幸死亡。連被派到這裡充當官員的中華人,也都像綁赴刑場一樣的悲哀。二十世紀後,鐵路公路和重工業,以雷霆萬鈞的力量進入本區,一切都發生奇異的改變,成為一個嶄新的現代化世界。
青藏高原,即吐蕃王國故地,亦即我們前面所介紹的世界屋脊,藏民族古老的生存空間。吐蕃於十四世紀稱烏斯藏,十七世紀稱圖伯特,又稱西藏。我們不知道它為什麼如此不斷改變稱謂,也不知道這些稱謂的意義。因為它是世界屋脊的緣故,所以空氣稀薄而寒冷,夏天仍需穿著棉衣。山上遍是千年以上的積雪,地面遍是無法流到海洋裡的短促河流所造成的內陸湖沼。藏民族七世紀時,曾在這裡建立強大的吐蕃王國,征服西域,重創中國,跟向東擴張的阿拉伯帝國不斷戰爭而且獲勝。王國因內戰瓦解後,再不能復興,人口也急劇減少。到了十九世紀,二百三十萬平方公里廣大的吐蕃王國故地上,藏人只剩下二百萬人,而且繼續減少。二十世紀後,藏人的覺醒和漢人大量的移民,本區才獲得新生力量。
中國本部,即中國最初的疆土,猶如英國最初的英格蘭,美國最初的十三州。中國第一個王朝——黃帝王朝在紀元前二十七世紀建立時,位於黃河中游跟支流的汾水下游,面積大概只有二萬或三萬平方公里。經過不斷地開拓,到了紀元前三世紀,秦王朝贏政大帝征服了林立的獨立王國,又向北向南,作劇烈地擴張,國土遂膨脹到三百萬平方公里,北到萬里長城,南到南中國海,西到黃河南岸的蘭州,東到東中國海(包括渤海、黃海、東海)。此即我們所稱的中國本部,不過有時候也包括河套和河西走廊,有時候也包括雲貴兩省和海南島,有時候也包括臺灣島。
中國本部復分為下列七個小區:
一 中原
二 河東
三 關中
四 隴西
五 江淮
六 巴蜀
七 江南
中原,就是現代所稱的華北大平原,北到長城,南到淮河,西到函谷關,東到東中國海。其中黃河以北稱為“河北”、“河朔”;黃河以南稱為“河南”、“河灌”(河北、河南是地理區域,不同於行政區域的河北省和河南省)。全區因位於函谷關以東、所以四世紀時稱為“關東”。又因位於崤山之東,所以紀元前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