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8部分

剩下彈丸之地的周王國首都洛陽,擔任圖書館管理員(守藏室史)。孔丘曾到洛陽向他探詢過關於《周禮》的若干細節問題,李耳用一種教訓的語調回答:“你問的那些人,骨頭都已腐爛,只剩下言論。英雄人物遇到可以施展抱負的機會,立即獻身。沒有這種機會時,不必勉強追求。我認為有錢的商人要像無錢人一樣,有才能的人不必外表精明。把你的驕傲去掉,再把你的慾望去掉,這些對你無益。”這段話毫無系統,而且答非所問,但正擊中孔丘的要害,同時也顯示出李耳自己的思想。

——本世紀(前五)前四八四年伍子胥被“誣以謀反”自殺的那一年,李耳忽然辭職,騎著一匹青牛,向西而去。穿過秦國的散關(陝西寶雞西南)時,鎮守關隘的司令官(關令)尹喜說:“你就要隱居了,盼望能給我們留下幾句話。”李耳就在那裡寫下了舉世聞名的《道德經》,然後出關而去,從此不知影蹤。《道德經》也稱為《老子》,只是一篇五千字的短文(在那個時代,寫字是用刀刻在燒燙的竹片上,五千字已夠這位老頭受的了),李耳把宇宙發展的自然法則,命名為“道”,這就是道家學派的起源。不過李耳跟孔丘不同,他沒有野心,也沒有門徒,因之也沒有發自門徒口中對自己的一些頌揚。但他仍被後世的學者尊奉為道家學派的始祖,《道德經》也被尊奉為道家學派的經典。李耳的思想是對強梁世界的一種消極反應,是人類遇到不可理喻,而又無法抗拒的壓力時的一種自解自慰的心理狀態。他曾從他的老友常從那裡,得到最大的啟示。有一次,常從張開口問李耳說:“我的舌頭在嗎?”李耳回答說:“在。”常從又問:“我的牙齒在嗎?”李耳回答說:“不在了。”於是他立刻領悟到柔弱者存在,剛強者滅亡的道理。李耳的全部思想是:清靜,不要作為,任憑事物自然發展。李耳說,這樣做在表面上看起來是柔弱的,會馬上傾覆,可是實際上不但不會傾覆,反而更為堅強,因為它的發展是辯證的,極弱即是極強,後退即是前進,酒杯太滿了必定溢位來,月亮太圓時必定缺下去。所以,李耳主張不要進取,只要耐心,不作為就是有作為,自然演進就是納入規律。也就是說,什麼事都不要做,就是已經做了很多重要的事。

墨翟,魯國人,孔丘的同鄉。但他在宋國(河南商丘)的時候居多,從沒有當過官,也從不去追求當官。他的中心思想是博愛、和平、反浪費、反享受、反侵略——不是反戰,而只是反侵略。跟孔丘一樣的是,他也擁有數目龐大的門徒。跟孔丘不一樣的是,他的門徒有嚴密的組織。孔丘的門徒全力從事於歌頌孔丘,而墨翟的門徒則全力從事於實踐墨翟的理想。所以墨翟不僅建立了被稱為墨家的學派,還建立了墨黨——為實行墨家學說的行動集團,這應該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民間政治性的組織。有一次。楚王國在科學家公輸般的協助下,製造雲梯,準備征服宋國。墨翟聽到訊息,為了拯救他的第二祖國,他從魯國首府曲阜(山東曲阜)狂奔十晝夜,趕到楚王國首都若阝城(湖北鍾祥西北人曲阜到若阝城航空距離六百一十公里,千山萬水,盤旋彎曲,即以最低限度兩倍計算,也有一千四百公里,只走了十天(那時代還沒有馬匹,全靠徒步),可看出支援他拼命奔跑的愛心。到了若阝城,就在楚王面前設定沙盤,演習攻防。公輸般用九種方法攻擊,墨翟用九種方法防禦。公輸般不能取勝,最後,公輸般說:“我還有最後的一著,但我不說出來。”墨翟說:“我知道你還有最後的一著,但我也不說出來。”楚王聽不懂他們的啞謎,墨翟說;“公輸般不過以為殺了我就可以解決問題,但我的三百餘門徒在禽滑釐率領下,已進入宋國,登城協防,等待作戰。”楚王於是下令取消這次軍事行動。

正因為博愛與和平之故,這位思想大師提出若干問題。諸如:為什麼在街上殺一人是犯罪,而在戰場上殺一萬人是英雄?為什麼搶奪別人的雞鴨是盜賊,而搶奪別人的國土是名將?為什麼人民要忍飢挨餓去供養統治者享樂揮霍?為什麼人民要把政權交給一家人世代相傳?為什麼一個人死後要用活人殉葬?為什麼埋葬一個死人。要花費那麼多錢?為什麼父母死了,兒子要守喪三年,不去從事勞動生產,卻平白受人供養?這些問題的提出,都冒犯到被隱蔽著的社會上的既得利益階層,顯示墨翟的高度智慧和高度勇氣。也顯示出墨家學派跟儒家學派恰恰相反,墨家學派追求的是一個新的社會秩序和新的人際關係。

墨翟死後(不知道他什麼時候逝世),他的門徒把他生前的言論編纂為一本書,命名《墨子》,作為墨家學派的經典。

李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