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激的看向唐逸,關荷由衷的道:“唐哥,謝謝你。”
唐逸笑笑,拍手拍胡小秋的肩膀:“懂得責任了,成熟了!”他知道,胡小秋雖是戲謔中答應,卻肯定下定決心走到底了。
第二百五十一章 車
黑色奧迪緩緩行駛在高樓林立地春城街頭,便道上紅男綠女們已經換上華麗性感地夏裝,轉眼,夏天就快到了。
唐逸打著手機,電話是二叔打來地,二叔在通話結束時笑呵呵的說了一句:“有時間來看看你二嬸,北梁隊長京天氣也不錯,就是熱了點。”
二叔對唐逸是很滿意的,別看唐逸和各省黨政要員並沒有頻繁的見面,但風向似乎還不錯,自老人家去世以後,二叔還沒有這般輕鬆過。
唐逸笑著說了聲好,掛了電話,想了想,又拼了一條資訊發了出去。
在川邊地這幾天沒有見到小妹,唐逸心裡不知道怎麼的有些空落落,是以再怎麼不喜歡用手機拼漢字,還是發了條資訊。
奧迪拐了幾個彎,駛向了夏蘭大酒店的地下停車場,突然停下,“嘀嘀”,司機小金按了幾下喇叭。
停車場門崗前停著一輛警車,兩名穿著制服的警梁隊長察正和門衛說著什麼。其中那位比較瘦的警梁隊長察肩章上是兩顆四角星花,二級警司。
好像被喇叭響嚇了一跳,倆警梁隊長察都轉過頭。其中一位好像還罵了聲什麼,隨即兩人好像就注意到了車牌,臉色全變了,警員模樣地急忙上了警車打火起車讓路,一口氣倒出去很遠。
警司也很快的閃到了一邊。舉手敬了個禮。
奧迪緩緩駛入,直到消失在螺旋形車道拐角,那兩名警員還在賠笑行注目禮,也怨不得他們,這輛車,不要說在遼東,就算在整個北方,那也只有別人給讓路地份。
夏蘭大酒店頂樓地一間套房內,於方舟正在等著唐逸。
於方舟是率領聯合工作組來遼東考察農業集體化改革程序的,工作組由發改委、農業部、水梁隊長利部等多個部門的幹部專家組成,由農業部部長於方舟親自帶隊,也可見國務院對此次調研之重視。畢竟,近年來農業政策方面地專家分成了兩個陣營,對於農業改革方向地討論越來越激烈,不管是褒是貶,來遼東走一走,看一看也就成了很多專家的願望。
“方舟啊,一路辛苦了!”唐逸笑著和於方舟握手,如果沒有於方舟在農業部地鼎力支援,也就沒有遼東農業集體化現今紅紅火火地局面。
不過想來,於方舟身上地壓力不小,如果農業集體化最終走向了失敗,那麼於方舟將要承擔地責任可能比唐逸還要大,幾乎可以預見,他地政治生命將會隨之完結。
“這幾天轉了轉,出乎預料的好。”於方舟笑呵呵地。看起來心情不錯。
唐逸微微一笑,端起茶杯抿了一口,說道:“很多人都在等結果,在他們的字典裡除了成功就是失敗,著眼點有偏差啊!將集體和單幹作為矛盾地兩極,甚至將遼東地農業改革看成了路線鬥爭,那怎麼行呢?”
於方舟也笑,是啊,當聽說遼東全面推動農業集體化改革的時候於方舟也有些擔心,一窩蜂似的大上特上在改革開放初期各個領域都曾經出現過,其中的經驗教訓還少嗎?
而遼東的農業改革,實則真正地意義不在於將農民的土地集中。而在於激發農民地生產積極性,激發地域農業特色,帶動了農業深加工等一整個產業鏈,而更深層地意義,透過各地區農業公司的委員會、監事會等形式。漸漸在這些普遍受教育不高的階層中有了初步的公民意識,最起碼,他們漸漸知道了選舉出一名能令自已信服的監事會成員的重要性。
民意有時候是最可笑最容易被矇蔽地,但如果因為這個原因就將民意束之高閣,那帶來地結果往往是危險的。
放下茶杯,唐逸笑道:“方舟啊,農業這一攤不好抓吧?說到底,我們還是一個農業國家啊。”
於方舟笑著點點頭,想了想問道:“遼東新來了個宣傳部長?”
唐逸就笑:“怎麼都知道了?”
於方舟看了唐逸一眼。笑道:“聽說地,我覺得是好事兒。”
唐逸也知道,這一年多遼東幾乎沒有一刻不是在爭議新聞的風口浪尖,自己在黨內地威望提高了,但更多的人也在為自已捏一把汗呢。
笑了笑,唐逸沒作聲,於方舟的想法自不是張勁光這種熱血文人可比的。
“您現在真的要穩一穩嘍。”於方舟說這話的時候臉色很嚴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