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服也不多,都是當季買的,過了季也就扔了,沒扔的幾件通常會穿好幾年。
衣服和書的待遇相同,留下來的成為朋友,髒了舊了也不會嫌棄。丟了的,只是因為最初的光鮮打動了我,丟就丟了,也不會覺得可惜。
鞋有三雙,一雙休閒鞋,一雙旅遊鞋,一雙黑皮鞋。穿壞舊的會買新的。還有膝上型電腦,行動硬碟和相機。
對新家的要求簡單:乾淨,有書桌,能洗澡,能上網。
對我來說,簡單與自由同義。大多數人,一直在做加法,積累了很多,想要放下時,發現自己已經變成了溫水中的青蛙,想跳已經沒有力氣。而我因為沒有負擔,才能越飛越高,越走越遠。
2004年開春,我從麗江回到北京。 2004年也是 10年揹包揹包十年生涯中唯一沒有出門旅行的一年。
上半年我先後找了兩份工作,在某旅遊雜誌做編輯,然後跳槽到某金融公司做市場營銷。如果不算在麗江打的義工,這是我的第四份和第五份工作。五份工作行業不同,性質不同,相同的是都沒超過三個月試用期。其實每次工作前我都信心十足,但是很快就發現那根本就不是我想做的事情。
記得在面試那家旅遊雜誌時,當時還是那個出版集團副總的劉江對我進行最後一輪面試。他說之前你可以像走馬燈似的換工作,即使撞得頭破血流都可以從頭再來。但你已經 26歲了,不再年輕了,選擇了一份事業,就要堅持下去,才能有所成就。雖然我在一個月後還是辭職了。我欠當時的廖主編一句對不起,更想對劉社長說一聲感謝。因為正是他的這句話,讓我堅定了旅行的路途。
媽媽心中的世界地圖
2004年 12月中國,北京
晚上八點,三里屯一間叫做 Swing的酒吧。一年一度的聖誕季已經來臨,各家酒吧在燈紅酒綠的競爭中難分高下。
良辰美景當道,我卻覺得有點兒累。眉宇間的神采消失了,嘴角不再呈現上揚的姿態,手裡抓著一瓶啤酒,也忘了喝。
我坐的位置臨街,窗外搓手跺腳的酒吧招待試圖攔住每位潛在顧客,那麼賣力,能笑的部位全部綻放,也不知能拿多少提成。
走神了,繼續想自己的問題。從來都那麼有主見,所有重大選擇都由自己做主。文理方向,工作選擇,人生道路,父母從不干涉。可我也發現,我選擇的道路並不是父母希望我走的那條。可能因為他們老了,只希望兒子過得平穩踏實,不要像他們自己的人生路那樣坎坷而充滿磨難。
我知道,在媽媽心中一定有一張世界地圖。那地圖上沒有國家,沒有城市,只有我走過的每一步路。我也知道,我的每一步都踏著她的擔心。
晚上 11點 30分,計程車在京通快速路上飛奔。儀表盤上的時速很容易就跨過 100公里。可再快又能怎樣?空曠而冷漠的北京城如同參透悲喜的佛祖,冷眼看著茫茫蒼生。是,再快又能怎樣?不過是手心裡的孫悟空。
春天的時候,我接到一個電話。中國青年出版社的編輯老師看了我的個人網站,對我在歐洲累計 80天的旅行產生了濃厚興趣,想要把我的文字和圖片出版。於是那個夏天,在結束了第五份工作之後,我只做了一件事情,就是用我的全部才華去設計自己的第一本書。從封面到封底,一共 256頁,每一頁都儘可能精益求精。我發現當人專心去做一件事情的時候,靈感的火花就會隨時迸發。我也發現平常大大咧咧的自己,竟然還是個完美主義者,會把文章反覆修改到自己滿意為止。
揹包十年書名想了很久,從“一路狂奔”到“我走我路”。當腦海中閃現出“我把歐洲塞進揹包”時,我激動了一整天,趕緊把這個想法告訴編輯老師,她也覺得很棒。
9月,我的第一本書出版了。當我把還冒著熱氣的新書捧在手裡的時候,開心得像個剛分得糖果的小孩。“揹包”出版後我接連在北京和天津的幾所高校做了講座,主題是“自由與夢想”。印象最深的是在母校南開大學的那次,當我把 PPT放到最後一頁時,投影螢幕上出現了兩個英文單詞—— “Dream & Freedom”。我對著麥克風輕輕地說了聲謝謝,隨後就聽到如潮的掌聲。我的眼睛紅了,鼻子酸了,那一刻,我覺得一切都值得。
後來出版社在王府井書店組織了一次籤售,那一天也被奇怪地分成截然相反的兩段。上半段我很興奮,簽名、接受採訪,而下半段卻感到莫名失落。我一個人來到三里屯,心中只感到一陣空茫。這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