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5部分

………………………………………………

道不同不相為謀

【原文】

子曰:“道不同,不相為謀。”

【譯文】

孔子說:“志向不同,不在一起謀劃共事。”

【讀解】

所謂“人各有志,不能強勉。”又所謂“鶴鵲安知鴻鵝之志!” .其實都是“道不同,不相為謀”的意思。

當然,“道”在這裡的外延較廣,既指人生志向,也指思想觀 念、學術主張等

。 伯夷、叔齊義不食周粟,餓死於首陽山。司馬遷感嘆說:“道 不同,不相為謀。真是各人追隨各人的志向啊!”(《史記·伯夷 長齊列傳》)

這是政治態度不同不相為謀的典型。

司馬遷又說:“世上學老子的人不屑於儒學,學儒學的人也不 屑於老子。道不同,不相為謀。是不是說的這種情況呢?”(《史 記·老莊申韓列傳》)

這是思想觀念、學術主張不同不相為謀的典型。

賈誼的《鵬鳥賦》寫得好:

“貪夫殉財兮,烈士殉名;

“誇者死權兮,眾庶憑生。”

孔子自己也曾說: “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述而》)

“從吾所好”就是道不同,不相為謀。

卡爾·馬克思引用過詩人但丁的一句名言,叫做—— “走自己的路,讓人們說去吧!”

不也是“道不同,不相為謀”嗎?

………………………………………………

辭達而己

【原文】

子曰:“辭達而已矣。”

【譯文】

孔子說:“言辭不過達意罷了。”

【讀解】

就一般情況說,“辭達而已矣”是針對“巧言令色,鮮矣仁” 而言的。強調言辭以表達意思為目的,反對雕琢浮誇的花言巧語, 反對開口就是一大篇的誇誇其談。

就寫文章而言,“辭達而已矣”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真正的好文章其實就是“辭達而已矣”,而不是“懶婆娘的裹腳,又臭又長。”這方面的問題,在寫作學上研究得很多,而其基本精 神,還是來源於孔子這句精闢的名言。

“辭達而已矣。”我們也就沒有必要饒舌了。

………………………………………………

季氏第十六

本篇多章都不稱“子曰”而稱“孔子曰”,所以一般認為不是 孔子弟子所記,但本篇內容仍涉及孔子的政治、教育、道德思想 等。全篇原文共14章,本書選12章。

且看侵略者的邏輯

【原文】

季氏將伐顓臾①。冉有、季路見於孔子曰:“季氏將有事於顓 臾。”

孔子曰:“求!無乃爾是過③與?夫顓臾,昔者先王以為東蒙(4)”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⑤有言曰:‘陳力就列(6),不能者止。’危而 不持,顛而不扶,則將焉用彼相(7)矣?且爾言過矣,虎咒(8)出於柙(9), 龜玉毀於櫝(10)中,是誰之過與?”

冉有曰:“今夫顓臾,固而近於費(11)。今不取,後世必為子孫憂。”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日欲之而必為之辭。丘也聞有國有 家者,不患貧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12)。蓋均無貧,和無寡, 安無傾。夫如是,故遠人不服,則修文德(13)以來之。既來之,則安 之。今由與求也,相夫子,遠人不服,而不能來也;邦分崩離析, 而不能守也;而謀動干戈於邦內。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頻臾,而在蕭牆(14)之內也。”

【註釋】

①顓(zhuan)臾:魯國的附屬國,在今山東費縣西北。②有事: 《左傳·成公十二年》說:“國之大事,在把祀與戎。”所以,這裡的有事即指用 兵(戎)。③爾是過:“過爾”的倒裝,“是”字在這裡起倒裝的作瞅。 “過爾”即責備你(你們)。“過”在這裡作動詞用。④東蒙:即蒙山,在 今山東蒙陰縣南,接費縣界。(5)周任:古代的一個史官,有良史之稱。 (6)陳力就列:陳力,貢獻力量;就列,就任職務。(7)相:輔佐。 (8)咒(si):一種類似野牛的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