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5部分

利”,反而還會做 “市利”所罔,落入教中,走投無路。所以,還是不要做“賤丈 夫”而做“大丈夫”罷。

就孟子的本意而言,“賤丈夫”的寓言是為了配合說明官場與 商場一樣存在著壟斷,干擾著他說服齊王實施仁政。而這,正是 他不願意享受十萬鐘的俸祿而辭職還鄉的根本原因。一心想稱霸 於列強的齊宣王又哪能體會到這些呢?就算體會到,又會不會真 正採納孟子的建議,實施以道德來統一天下的“仁政”呢?這些 都是孟子所不抱希望的了,所以他只能以近乎寓言的方式來表這, 讓他的學生把它轉達回齊王那裡,任他去深思罷了。

………………………………………………

膝文公上

膝文公上 本篇前面三章記錄孟子與膝文公之間的談話和事蹟,後兩章 分別記錄孟子對農家和墨家兩個學派的觀點。其中對農家的觀點 論述社會分工問題,且有農家的資料價值,較為重要。全篇原文 一共只有5篇,本書選3篇。

孟子道性善,言必稱堯舜

【原文】

膝文公為世子①,將之楚,過宋而見孟子。孟子道性善,言必 稱堯舜。

世子自楚反,復見孟子。孟子曰:“世子疑吾言乎?夫道一而 已矣。成規②謂齊景公曰:‘彼,丈夫也;我,丈夫也;吾何畏彼 哉?’顏淵曰:‘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為者亦若是。’公明 儀③曰:‘文王,我師也;周公豈欺我哉?’今膝,絕長補短,將五 十里也,猶可以為善國。《書》曰:‘若藥不瞑眩④,厥疾不瘳⑤。’”

【註釋】

①世子:即太子。“世”和“太”古音相同,古書常通用。②成規 :齊國的勇士。 ③公明儀:人名,複姓公明,名儀,魯國賢人,曾 子學生.④瞑眩:眼睛昏花看不清楚。⑤瘳(Chou):病癒。

【譯文】

滕文公還是太子的時候,要到楚國去,經過家國時拜訪了孟 子。孟子給他講善良是人的本性的道理,話題不離堯舜。 太子從楚國回來,又來拜訪孟子。孟子說:“太子不相信我的 話嗎?道理都是一致的啊。成脫對齊景公說:‘他是一個男子漢,我 也是一個男子漢,我為什麼怕他呢?’顏淵說:‘舜是什麼人,我 是什麼人,有作為的人也會像他那樣。’公明儀說:‘文王是我的 老師;周公難道會欺騙我嗎?’現在的滕國,假如把疆土截長補短 也有將近方圓五十里吧。還可以治理成一個好國家。《尚書》說 ‘如果藥不能使人頭昏眼花,那病是不會痊癒的。”’

【讀解】

“道性善”和“稱堯舜”是孟子思想中的兩條綱,而這兩方面 又是密切聯絡在一起的。

“道性善”就是宣揚“性善論”。“性善”的正式說法,最早就 見於這裡。所以,本章還有重要的思想史資料價值。當然,從 “性善”的內容來看,在“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公孫五上》)的 論述中就已經展開了。

“稱堯舜”就是宣揚唐堯虞舜的“王道”政治,也就是孟子口 口聲聲所說的“仁政”。 所謂“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

“不忍人之 心”的善良本性是“不忍人之政”的仁政的基礎,二者的關係是 密不可分的。 所以,孟子“道性善”要“言必稱堯舜”,這是非常清楚的了.

至於滕文公再次拜訪時孟子所引述的那些話,不外乎鼓勵他 要有實施仁政的勇氣罷了。因為,古往令來,不論是聖賢還是普 通人,本性都是善良的,聖賢能做到的,普通人經過努力也能做 得到。何況,滕國雖然小,但折算起來也有方圓五十里國土嘛,只 要是實施仁政,照樣可以治理成一個好的國家。

這就是孟子的苦心,無論大國小國,只要是有機會就抓住不 放,抓住宣揚自己的政治學說和治國方案。

………………………………………………

上行下效的例項

【原文】

滕定公①薨②,世子謂然友③曰:“昔者孟子嘗與我言于于宋,於 心終不忘,今也不幸至於大故④,吾欲使子問於孟子,然後行事。”

然友之鄒⑤問於孟子。

孟子曰:“不亦善乎!親喪,固所自盡(6)也。曾子曰:“生,事 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可謂孝矣(7)。’諸侯之禮,吾 未之學也;雖然,吾嘗聞之矣。三年之喪(8),齊疏之服(9),飦粥之 食(10),自天子達於庶人,三代共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