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這一次實彈試驗,龍城、古晉、沙巴一線的六十四座大型雷達,全部聯動起來對整個空域進行無縫掃描。
在白書傑的印象中,山本五**將的座機,應該是g4m型中型轟炸機,有六架戰鬥護航。
g4m型中型轟炸機翼展24。3米,機長20。2米,乘員7人,雙引擎,最高時速436公里,升限9100米,航程可達3640公里,裝備3挺7。7mm機槍、1門20mm航炮,可載炸彈1噸炸彈。
白書傑沒有動用空軍,就是不想讓人知道自己插手關島之戰。免得日本小鬼子一怒之下又要和自己拼命,反而給美國鬼子解圍,這不是白書傑喜歡看到的結局。
唯一的辦法,就是讓山本五十六和他的機隊編組突然失蹤。
不管這個懸念能夠隱瞞多久,現在關島那邊的好戲才開始,只要日本小鬼子暫時不把矛頭對準自己,首先和美國人繼續拼命就行了。
1944年6月29日上午十點三十六分,雷達首先發現目標:“泰國灣上空出現一個機群,初步判定有七架飛機,平飛時速385公里,高度7500米。”
“雷達保持跟蹤,導彈團全部二十四枚導彈進入發射狀態,然後分組跟蹤。敵機進入在萬安灘上空就立即發射,爭取第一輪就摧毀目標。”
畢竟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978、關島血戰
山本五**將的專機編隊出發以後,就再也沒有絲毫訊息,這件事情剛開始沒有人知道。
日本矮矬子的印度支那司令部,因為自己親眼看見專機編隊升空,所以沒有繼續追問結局。
日本矮矬子的大本營,以為山本五**將直接趕到關島前線去了,所以也沒有當回事兒。
關島那邊劇戰正酣,日本矮矬子的全體將士,關心的是自己還能夠活多久,還能夠殺死幾個美國鬼子,也沒有人去追問自己最高司令官的去向問題,那也不是他們能夠過問的。
唯一知道山本五**將已經完蛋的,就只有“支那魔鬼”白書傑一個人,因為他已經看見了屍體。
為了這次伏擊行動,白書傑把自己直接掌握的整個導彈團都拿出來,用24座導彈發射架發射24枚導彈,目的就是對付7架飛機。
第一輪打擊就是21座發射架齊射,事先當然已經劃分了跟蹤雷達和火控雷達,3座發射架對付一架飛機。
預留下來的另外3座發射架,就是作為最後的補充手段,也是第二輪打擊手段。
這是非常奢侈的打法,因為白書傑不希望落空。
結果第一輪打擊就浪費了一半的導彈,剩下的3座發射架自然沒有把導彈打出去。
為了不驚動別人,兩艘幽靈潛艇對飛機殘片墜落區域進行了搜尋,找到了一個上將的半截屍體,手裡還緊握著一把軍刀。
別人不認識山本五**將,也不知道這一次伏擊的物件,就是赫赫有名的山本五**將。
現在,這把軍刀就在白書傑的手中,也成了他這一輩子最好的紀念品之一。
白書傑能夠密集發射各種型號的導彈,而且導彈效能、雷達效能、火控系統效能突飛猛進,這主要是因為一項主要技術的突破。
第三代計算機,也就是真正意義上的計算機,而且是能夠編制複雜計算程式的計算機,一年前就已經研製成功。
加減法每秒運算次數超過了百萬次,乘除法每秒鐘計算次數也超過了二十萬次。
蘭芳共和國現在的科學院,不再是算盤、計算尺、手搖計算機的時代,已經全面進入現代計算機時代了。
正是因為計算機水平的大突破,各種複雜的設計才變得更加完善,白書傑手中“各種天才發明專利”終於體現出真正的超前性。
與此相適應,白書傑的各種高技術武器裝備,已經全部進入新一輪的更新換代高峰時期。
敢把導彈拿出來批次射出去,就是因為核動力研究取得了劃時代的進步。
因為計算機越來越成熟,速度越來越快,終於能夠精確計算出最小核反應堆的各種引數,尤其是安全效能臨界值能夠精確計算出來,這導致了新時代的來臨。
核能發電機問世了。
核能發電機的問世,導致白書傑提出的“核動力”終於從圖紙上,走進了生產車間,然後變成了第一臺核動力發電機。
核能,果然是超越常規能源的存在,第一臺核能發電機組的輸出功率,就已經達到了五萬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