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剎國的圖騰,古書中並未有詳細的記載,只是大致提起與白獅有關。
世間的第一位羅剎,據說正是白獅所化。
此白獅,並非尋常的白獅,而是普賢菩薩所飼養的寵物。
跟著普賢菩薩的時日長了,這白獅漸漸修煉出了人形,並且擁有了不小的道行。
後來,不知何故,這白獅跑到了人間,大肆食人肉,喝人血。
由此,世間第一隻羅剎誕生。
羅剎這個名字,是佛祖如來所起,換而言之,羅剎這個定義,是佛祖如來所定。
然而,羅剎最初的定義裡頭,並非只單單指代鬼,而是指代生性兇殘、專食人肉的這麼一種怪物。
後來,經過引申和變遷,羅剎漸漸成了某一類鬼的代名詞。
細細檢視,發覺那圓臺上的圖案果真是白獅,通體雪白的獅子,甚至漂亮,也甚至威嚴,儼然一副王者之姿。
再看周遭,千名羅剎圍在石臺周遭,雙手合什,做閉目狀。
這幅情景,頗為像西方諸國的彌散,但更像佛家弟子唸經。這其中的緣由,莫非和羅剎的始祖白獅有關?
再走近數步,驚覺石臺之上,原來除了圖案之外,還有其他東西存在。
那是東西,但又並非是東西,而是兩個大活人,而是兩位年輕的凡人女子。
從衣著來判斷,這兩位定然是方茹和她的丫鬟小魚。
方茹和小魚閉著眼睛,直挺著身子平平躺在石臺之上,明顯是處於昏迷當中。
原本以為這些羅剎抓來方茹和小魚的目的是要食用,如今看來,更像是祭祀或者祭天一類的儀式。
大唐的某些民族和部落,至今還保留著祭祀的傳統,但在漢族當中,早已沒了祭祀一說。
據我瞭解,羅剎一族應該是沒有祭祀這樣的先例和習俗,起碼書中未曾提及。
暫且先靜觀其變,看看這些羅剎究竟是想作甚。
找了個角落,和二師兄站了過去,為了保險期間,未曾敢褪去隱身術。
這一近,才發覺這群羅剎不止雙手合什,他們嘴裡還在默默唸著什麼言語,聽著像是梵文。
這能說明什麼,充分說明此群羅剎,十有*是遷徙而來。
離圓臺最近的位置,站著一位羅剎,身披一件淺藍色的皮裘,從氣勢來看,應該是首領或者羅剎王一類的人物。
待看清那名羅剎的容顏,我是十足震了一驚。
美,美地不可方物,這不是核心,核心是,此名羅剎的容貌,只能用一個詞語來形容:雌雄莫辯。
盯著看了半晌,仍是沒有辨別出那究竟是男是女。
這世間的第一位羅剎,據聞非男非女,但又既男既女,至於究竟是男是女,世人無從知曉。
在我教中,修行的高低,會影響到容貌的變化。
而在佛教當中,修行的高低,也會影響到法相。
據聞,佛祖如來有三千法相,南海觀世音菩薩也有千餘種法相。
眾所周知,鬥戰勝佛孫悟空唯有七十二變,那都能演變出變化無窮來。
白獅一直跟著普賢菩薩,終日受到佛法的洗禮,容貌能生出變化來,也在情理當中。
南海觀世音菩薩,在世人眼裡,是位女性。
但其實,他出現最多的時候,並非是女子之身,也並非是男子之神,而是左半邊男身,右半邊女身這樣的獨特存在。
昔日的白獅,雖不像南海觀音菩薩這般獨特,但也屬於另類的奇葩。
然而,在他之後,所有的羅剎,都是有嚴格的性別之分。
此刻,眼前這位,不管別人如何,反正我是區分不出男女。
此羅剎的臉上,既有屬於女人所有的柔媚,又有屬於男人的剛毅和英俊。
這般的稀世極品,恐怕男女老少通殺,男子見了會產生佔有的*,而女子也會有心動的念頭。
此種情形,和傳說當中的白獅幾乎如出一轍。
白獅有普賢菩薩的緣故,也曾終日受到佛法的洗禮,可面前這位呢?他又有什麼機遇呢?
凡人管這種叫不男不女,暹羅一帶,管這種叫人妖。
出於禮貌期間,暫且還是將此名羅剎稱呼為美人更為妥當一些。
其餘的羅剎嘴裡唸的是梵文,但美人嘴裡念著的,似乎並非梵文,而是一種極為獨特的言語,聽著不像凡間所有。
許是我道行太淺的緣故,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