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4部分

尼采在精神病院可以認出母親弗蘭齊斯卡(Franziska),她與奧弗貝克安排尼采從維勒的診所轉到耶拿大學的心理診所,以便就近照顧。診所的主管施圖茨醫生(Dr。 Stutz)的結論是“資料顯示進行性麻痺是正確的診斷。幾乎沒有可疑之處。”'16'最初的檢驗是由住院主治醫師齊恩醫生(Dr。 Ziehen)執行。在耶拿大學進行的檢驗發現###有個疤,可能是以前梅毒下疳所留下的。斯托克斯說,下疳消退“大多隻在表面上留下很小的疤痕”。'17'這個疤痕可能是另一種性病軟性下疳造成的。尼采心煩意亂時字跡會顫抖,說話時不斷用手勢表達以及做出奇怪表情。前五個月,他仍然很激動,經常沒有條理──用糞便弄髒自己、喝自己的尿、尖叫,其他時候看起來非常正常。他接受水銀藥劑治療。根據當時的觀念,家人只會更刺激腦梅毒患者,因此尼采的母親有六個月不能探望他,就像克拉拉·舒曼不能到精神病院探望羅伯特·舒曼一樣。

尼采住進耶拿診所,住院單是這麼寫的:“疾病名稱:癱瘓性心理疾病。”耶拿診所的主管奧托·賓斯萬格(Otto Binswanger)是全身性癱瘓精神錯亂的專家,發表的論文有“進行性麻痺的病情與差別診斷”(Contributions to the Pathogenesis and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Progressive Paralysis),以及“腦梅毒與麻痺性痴呆,臨床與統計的研究”(Brain Syphilis and Dementia Paralytica; Clinical and Statistical Studies)。賓斯萬格教授曾經在課堂上以尼采做為麻痺性痴呆的案例研究。賓斯萬格經常通知奧弗貝克病人的狀況。他寫道,尼采講話條理較清楚,較少突然尖叫,有一些妄想症和幻聽。復原的機會不大。

第二年的3月,尼采獲准出院,此後一直由母親照顧,直到1897年母親過世。他的妹妹伊莉莎白(Elisabeth)在母親女傭艾文(Alwine)的協助下,接手照顧,直到最後。從1894年年初起,尼采就被關在家裡。1895年,他開始出現身體癱瘓的跡象。奧弗貝克回憶他最後一次探望尼采時,見到朋友半蹲在角落,只希望不受打攪,而剛才他還相當興奮,又吵又叫的。

尼采(3)

反對尼采患有神經系統梅毒的人所持的論點,是認為他在麻痺性痴呆發作之後,有11年的時間處於精神錯亂的模糊地帶。不過,梅毒教科書也告訴我們,麻痺性神經梅毒的病程為三至六個月,如果是緩慢惡化的狀況,最長可能到30年以上。'18'這種緩慢進展或是“滯留型麻痺性痴呆”(statio…nary paresis),與症狀明顯的“急性麻痺性痴呆”(galloping paresis)不一樣。斯托克斯寫道,心理創傷的刺激可能引起腦梅毒患者的腦梅毒發作,其他時間腦梅毒則保持非活動性,尼采那次抱馬事件就是受到刺激。'19'

1900年8月25日,尼采死於中風。他被以傳統路德教派的儀式安葬,而那正是他哲學所嘲笑的物件。他沒有被解剖檢驗。伊莉莎白承認,在哥哥死亡的時候,她從來沒有想到要解剖,事實上也沒有醫生建議過。她又說,此外,當時還沒有人“可憎地懷疑”尼采染患梅毒。當然,在他的病歷上有梅毒,但是很可能診斷結果沒有告訴家屬,而且醫生認為沒有理由要公開。

沒有一位檔案保管員,像尼采的妹妹伊莉莎白那樣做了那麼多評論。她是崇拜哥哥的小妹妹,從小就開始蒐集尼采的手稿,將哥哥最早的文獻資料都收藏在櫃子裡。這份收藏後來發展成為“魏瑪檔案館”(Weimar Archive),這是伊莉莎白所建的一棟可愛房子,存放她哥哥的檔案,也安置了她哥哥;尼采在這房子的樓上度過他最後精神錯亂的日子。伊莉莎白籌錢,談出版合約,並且管理一群員工將尼采的作品分類(希特勒掌權後,這些人大都成為納粹黨徒)。她從1892年開始出版尼采所有的作品,還有81篇文章和3本傳記。她以女文學家和尼采遺產監護人,在歐洲甚有名氣,跟科西馬·瓦格納(Cosima Wagner)不相上下,後者監管丈夫理查德·瓦格納的創作。伊莉莎白曾經被提名三次角逐諾貝爾獎。

但是奧弗貝克警告說,伊莉莎白是個不一樣的妹妹,頗具危險性。奧弗貝克的評論直到今天還是沒錯。為什麼學者一致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