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疼,死後無兒來掛孝………”
稚嫩的童謠聲,再次在鄭楚兒了耳畔響起。
這首童謠,應證了婁太后死後,作為排行老九的高湛,帶頭不為婁太后披麻戴孝的事實。
太后薨逝後,全國舉國悲悼這位傳奇的風雲人物。
太后薨逝的訊息,很快傳到黃河對岸。
長安城裡,彩燈高掛。
年輕的周帝宇文邕,聽到婁太后薨逝的訊息,臉上一掃鄭家坳戰敗的陰霾,一個計劃,再次在他的腦海裡產生。
但是,從玉璧傳來的一個訊息,讓宇文邕的計劃,不得不推遲。
玉璧總管韋孝寬,遣人送來了齊國要求在汾河沿岸,開通互市,方便關內外民眾自由貿易函件。
這個訊息聽起來,利國利民。
特別是周國在鄭家坳戰敗的情況下,齊國還主動提出在兩國的邊界設立互市貿易的提議,這從另一個側面說明,齊國在戰勝的情況下,還主動示好。
在議事大殿,宇文邕意料宇文護,肯定會不贊成。
這樣,可以顯示宇文護敗而不屈的個性。
但宇文邕沒有想到,宇文護對齊國的這個提議,竟然保持緘默。
這不是大獨裁的態度,宇文邕故意道:
“國公對齊國這個提議,似有所保留?”
“臣認為,齊國的這個提議,利民。”
大司馬尉遲迥,是個尚武不懂政治的直性子,也覺得在兩國邊境開通互市,是件利民的好事。
“臣也覺得是好事,至少人家鄭家坳勝了,還主動示好。”
宇文護的嘴角抽了一下,這是在變相的說他戰敗。這個被架空,沒有實權的大司馬,心裡不服他啊。
宇文邕默默的看著宇文護,不動聲色。退朝後,卻迅速派人出關。
而從宇文護的府中,也有一匹快馬,飛馳出長安。
這兩撥人,都是向同一個方向馳去。
待派去追趕出使突厥人離開後,宇文護攤開了手中的一封信。
這是齊國派人送來的信,失去三十五年音信的母親,有了訊息。
宇文護抑制不住的雙手顫抖。
“母親,原來您老人家,還活著?”
宇文護閉上眼睛,喃喃道,已是老淚縱橫。
“原來,那個傳言,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