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
教孩子多方面的知識原本是一件好事,但這個孩子卻是在父親強行的安排和催逼下進行的。
〃從剛懂事起到現在,這個孩子幾乎沒有出過書房。〃米斯卡維諾先生自豪地向我介紹說。
其實,他不給我介紹我也能看得出來,因為這個孩子看上去臉色蒼白,沒有絲毫的血色。不僅如此,他的眼神顯得空洞而迷茫。
隨後,我問了這個孩子一些有關他學過的知識的問題。他的回答就如我預料中的那樣糟糕。雖然他能夠說出已學課程的內容,但思維明顯混亂,回答毫無頭緒可言。
我想,任何一個有理智的人都會立刻意識到這個孩子已經在某些方面受到了損害。事實上,在卡爾上大學之後,這個孩子的智力仍然沒有得到良好的發展。米斯卡維諾的努力明顯已經付之東流。
很顯然,是否損害幼兒的神經,不取決於學習用功的程度,只取決於是否有興趣。對於米斯卡維諾的兒子來說,學習是壓力、是職責,用功學習便成了一種痛苦和負擔。對於卡爾來說,學習就是玩,就是一種有趣的遊戲,所以再怎麼用功他也不會覺得累,而是越玩越有勁學習,如此一來,各自有不同的結果也是理所當然的了。
我認為,只要從兩三歲起就培養孩子各方面的興趣,幼兒便能積極主動地學習。由於有了幼年時期的良好基礎,他們在10歲左右就能獲得不次於優秀大學畢業生的能力。不僅學業進步,而且身體發育良好,精神上也不會有任何異常。這是基於我本人的經驗,決非信口雌黃。
其實這樣教育孩子也是很經濟的。試想想,在現行的教育方式下,學生和老師花費了多少時間?如果綜合計算一下,這筆花費的確是相當可觀的。如果他們在10歲左右就能獲得相當於大學畢業生的學力的話,難道不是非常經濟嗎?但現實的情況是,我們的孩子甚至在小學學習了8年後,還不能進行一般的讀寫。當然,算經濟賬是次要的,我在這裡主要是為那些潛藏在孩子們身上的能力被無情地泯滅而惋惜。
虹←橋←書←吧←。←
第43節:正確教育孩子的方法(14)
弗蘭西斯·高爾頓就能力問題曾經說過,把我們近代人和古希臘人相比,就如同把非洲土人和我們相比一樣。還有許多學者說希臘人種是遠遠優於我們的,但這是一種錯誤的說法。我們到底能成為優於希臘人的人種,還是成為劣於希臘人的人種,關鍵在於我們自己。只要實施適當的正確的教育,我們自然會成為優於希臘人的人。
在對兒子的施教上,我一直深信〃百聞不如一見〃
我除了教給兒子書本上的知識,還注意利用一切機會來豐富兒子的見識。比如,看到建築物,就告訴他那裡面有什麼,坐落在什麼地方;看到古城之類,就給他講古城的歷史,以及圍繞這個古城的種種秩聞趣事。
一個只拘泥於書本知識的人,會變得眼光短淺,頭腦陝隘,不可能成為有創見的學者。不僅如此,如果僅僅停留在書本而不直接走入生活當中,那麼就連書本上的知識也不可能充分地掌握。
我相信一個書呆子式的人物在這個世界上不可能有任何作為,所以儘可能地讓兒子在生活中學習知識。
有一次,卡爾在書上讀到了伽利略那個有關〃兩個鐵球同時落地〃的故事,便問我:〃爸爸,兩個不同重量的鐵球真的是同時落地嗎?這怎麼可能呢?明明一個重一個輕,應該重的先落地才對。〃
伽利略這個著名的故事或許德國所有正在接受教育的孩子都知道,但據我所知很少有人對此提出疑問。
許多孩子恐怕都會這樣想:〃書上都那樣寫了,肯定沒有錯。〃當然,書上寫的這件事以及這個物理現象肯定是真實和正確的,但僅僅因為書上那樣寫了就完全相信卻是一種懶惰或盲從。
卡爾是一個與眾不同的具有獨自思考能力的孩子,他從來不輕信書本,什麼事都要親身體驗一下才肯罷休。
為了讓卡爾對〃兩個鐵球〃有直觀的認識,我便專門為他找到了兩個一大一小的鐵球,並帶著他爬上教堂的頂樓做這個實驗。
人們見我這樣,都說〃威特牧師太寵孩子了〃,〃伽利略的原理一定是正確的,根本沒有這個必要〃。但我並沒有理會別人的議論,最終還是和卡爾一起成功地做了這個實驗。
做完實驗後,卡爾覺得這太神奇了,便下決心一定要弄清〃兩個鐵球同時落地〃的原理。於是,在那一段時間裡,卡爾津津有味地研究起本來很枯燥乏味的物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