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83部分

但他們仍肆無忌憚地開始強行修築鐵路活動。

同治四年(1865)秋,英國人杜蘭德在北京宣武門外曾鋪設一條小鐵路,鬨動京師,旋由步軍統領衙門飭令拆卸;同治十一年(1872)又有英國商人在天津租界演示火車,以廣招攬。

不過,這兩條鐵路只是作為演示、推廣而用,還稱不上中國土地上出現的真正鐵路。

列強在華強行修築的第一條鐵路是以怡和洋行為代理人的“吳淞鐵路有限公司”擅自修築的“吳淞鐵路”。

它以買地修路為藉口,偷偷建造了由上海到吳淞的鐵路約30 裡。全路於光緒二年十月十六日(1876 年12日)正式通車。

這條鐵路,本來是要被清廷拆除的,當時正好趕上華軍打下了上海,所以這條鐵路也就被保護了下來。

什麼鐵路是邪教云云,在華軍這邊,自然是一個笑話。

老百姓要說反對鐵路,那也是官府的問題。

官府說鐵路好,老百姓敢說鐵路不好嗎?

有了一定教育基礎的華軍和華國的老百姓,自然不會這麼愚昧。

早在列強興辦吳淞鐵路之前,中國有識之士已發出自築鐵路的倡議。

咸豐九年(1859)太平天國幹王洪仁在《資政新篇》中首次提出修築鐵路的主張。

同治十一年(1872)以來,李鴻章、丁日昌、郭嵩燾等人又相繼倡言自築鐵路。

同治十三年(1874),日本侵略中國臺灣後,福建巡撫丁日昌倡議在臺灣築路。

清廷向俄國索還伊犁談判陷入僵局,為籌備防務,淮系將領劉銘傳又重提修築鐵路之議。

這一切努力,均因守舊派反對與經費困難而作罷。鐵路建設一直處於難以起步的窘境。

開平礦務局投產後,煤炭運輸成為當務之急,興修鐵路勢在必行。

為減輕守舊派的衝擊,李鴻章取得了光緒帝父親醇親王奕的支援,囑其“試行於煤鐵之礦、開墾之地,以及屯軍設防之一二口岸,俾見聞習熟,漸推漸廣”。

華國接管整個中國之後,最先動工的鐵路是唐胥鐵路,已經完工。

該路由唐山煤礦起至胥各莊止,當年十一月告竣,全長20 華里。鋼軌軌距為四英尺八英寸半,遂為日後中國軌距之定例。

這就是在中國土地上自行建造的第一條鐵路。

清廷特設海軍衙門以加強海防,由醇親王奕總理海軍事務,李鴻章、曾紀澤等分任會辦和幫辦,並將修築鐵路事宜歸劃海軍衙門辦理。

奕過去對興辦鐵路不以為然。

因奕為首的軍機大臣被慈禧太后全部罷斥,奕得以“隱握朝綱”,痛切感受到缺乏火車、船艦造成的弊端,遂轉而支援興辦鐵路。

首先支援興辦臺灣鐵路和擴充套件唐胥鐵路。

後來,華國又修成臺北至基隆段;接著又往南展築,修至新竹段,全長達107 公里,使臺灣鐵路正式鋪設成功。

唐胥鐵路則擴充套件至閻莊,旋由海軍衙門奏準,從閻莊延伸至大沽北岸,再由大沽拓展至天津,於是成立中國鐵路公司,由沈保靖、周馥任督辦,伍廷芳、吳熾昌為正副總辦,招募商股。

後加入官款和借洋款,共用銀約130 萬兩,建成津唐鐵路。

李鴻章等人又從加強京師防務出發,要求一鼓作氣,將鐵路伸向北京,接修津通(州)鐵路。

此議一出,立即使相持已久的鐵路之爭進入**。

在具體線路上,肯定了湖廣興修蘆漢路的計劃。

修築鐵路首在籌款、制軌。

湖北政府統籌該路,以“儲鐵宜急,勘路宜緩,開工宜遲,竣工宜速”為指導,首先興辦大冶鐵礦和漢陽鐵廠,並修成28公里的大冶鐵路以運礦石。

與此同時,華國還在西伯利亞新三省,開始修築西伯利亞到海參崴的鐵路。

為加強對西伯利亞新三省的管理,修關東鐵路,派李鴻章為督辦,在山海關設“北洋官鐵路局”,從灤州境內之林西鎮向東北延伸,已修至山海關外60餘公里的中後所。

該路與原有的津唐線銜接,長348公里。

萌總裁要將東北鐵路網和西伯利亞鐵路網連線在一起。

還包括西北鐵路網,南方的鐵路,萌總裁沒有在管,因為不用怎麼擔心,南方有錢啊。

北方的話,必須由政府挑大樑!

南方雖然也要由政府挑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