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7部分

上面一段,已經是文字遊戲,有頭有臉的巫祠界精英集合在了黃帝的周圍,黃帝是天上,地下的唯一者。黃帝居后土,后土是什麼?后土是墳墓。黃帝在墳墓裡接受拜祭。

帝住在哪裡?天上?天上被星曆佔據。皇帝從天上被趕下來。西天?西天是靈魂的所在。山上?山上是崇拜動物的地方。還是地下好,古人將他們的祖先送進地下,表達了人類的早期文明。山海經是一部“巫書”,巫祠的信徒(道教)將皇帝奉為祖先。因為皇,黃不分,於是,有了“黃老”這個名稱。黃帝和老子實際上是皇帝和老子。道教尊黃老為遠祖。話說到這個份上,黃帝就有了4重身份:玉神,天神,首領和宗教神。

炎黃

炎黃

關於黃帝的討論,有一個重要的方面。這就是炎黃的關係。在今天,我們稱作炎黃子孫,但是在氏族時代,從公元前4千年以後,專業的巫祠普遍出現。專業的巫祠不再製作“始族起源”的史詩,而是宣講“崇拜”。炎帝崇拜流傳在黃淮平原,黃帝崇拜流傳在渭河和豫西山地。

(崇拜是個歷史範疇,相當於“社會的中心”。在今天,有政治中心,經濟中心,文化中心,等等。更早時期以(皇帝)政權為中心。而崇拜就是巫祠時期的社會中心。)

不晚於公元前3千5百年,古漢語擴大到黃河上下,對黃帝的崇拜普遍建立起來。炎帝的崇拜流傳到了黃河地區,商周之際,發生了炎黃各半的爭論,古中華史圍繞了炎黃建立起來。對於炎黃,雖然是兩個崇拜,卻反映了氏族間的關係。

下面一段話記載在“國語”,這一段話對後世的影響很大。從這一段話,可以知道一些炎黃在周以後的情況。

國語,晉語

昔少典娶於有蟜氏,生黃帝,炎帝。黃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異德,故黃帝為姬,炎帝為姜。二帝用師以相崎也。異德之故也。

(過去的時候,有一個少典(氏族),又有一個有蟜(氏族)從兩個氏族產生出來黃帝和炎帝。黃帝氏族在姬水發育出來,炎帝氏族在姜水發育出來。兩個氏族分別的出了黃帝和炎帝兩個著名的首領。黃帝的一支氏族叫做姬姓,炎帝的一支氏族叫做姜姓。黃帝與炎帝分屬於不同的氏族(異德),免不了發生戰爭。這是因為二支氏族還沒有統一起來,異德之故也。)

這一段晉語用今天的話說,可以叫做時事評論。晉語的評論包含了一整段的歷史演變。

晉語的時代,西周已經結束了三百年,進入春秋的晚期。晉語時,“尊王攘夷”已經過去,三國分晉在即,晉面臨著嚴重的危機。晉語就是對尊王攘夷這一段時期的評論。語中出現了姬和姜。姬和姜是兩個姓。周以後開始有姓,周以前沒有姓,只有氏族名。

這個時候,姬姓族已經衰微。在晉發生了異姓三分晉的變故,姬姓政權喪失。在魯,實際上姬姓政權已經旁落他姓。姬姓的周只剩下來洛邑不大的一塊地方。姬姓貴族行將就木,做了上面的“時事評論”。這個評論的要點是透過對歷史的論證,證明了姬,姜二姓是一家人。所謂姬,姜是指姬姓周和姜姓齊。

說到少典,有蟜,是兩個流傳在周人中間的古老的神話的名字。蟜字的古義是毒蟲。晉語將周人的神話附會成炎黃的起源,而且,將炎黃說成同源,由姬,姜二姓建設起來周天下。

“姬水成”,“姜水成”:晉語是依當時的常識。這使我們可以知道,古姓的產生依水命名是常用的方法。

“用師以相崎也”:是說,在炎黃的傳說中,有過氏族鬥爭。史記記載,軒轅與炎帝“三戰而奪其志”,可能規模不小,應該是軒轅與山東丘陵之間的(巫祠)鬥爭。

關於炎黃如上述。在歷史上不是這樣的認識,是將晉語當做歷史資料。將神話和傳說的故事說成炎黃共同打天下。流傳於渭河的神話移植到山東,以致姜姓氾濫,發生在山東的神話都姓姜。尋找炎黃成為古中華史的熱門話題。

長期以來,人們尋找黃帝,從陝西的西部找到山東,河北。史記也沒有明確的說明,只是說涿鹿,阪泉。鹿和泉到處都有,屬於這,那一類的泛指。延續下來的認識是:黃帝殺蚩尤在河北,蚩尤葬在山東,黃帝在陝西,陝西有黃帝陵。這是一個由東向西的順序。古中華的社會中心從商代以後也是由東向西移。秦漢以後,以陝西為中心,宋以後,移向河南。古人將黃帝當做祖先,走到哪裡,黃帝也就跟到哪裡。

北魏時(公元后),出了一本地理書,叫做水經注,書作者對炎黃做了一番實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