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部分

“北戶”,在今天的越南,漢時,是漢的南界。

“赤帝與祝融”:赤帝就是炎帝。注意,這裡不說赤帝,也不說祝融,而是說“赤帝與祝融所司者”。這是因為作者不能確定這個炎人之國是赤帝的領地還是祝融的領地。

(3)繹史:“炎黃各有天下之半。”

這裡說的兩半已經不是南北兩半,而是東西兩半,從皇帝(顓頊),赤帝兩半轉成炎黃的東西兩半。

前面說到,黃淮氏族樹起炎帝當作旗幟,組織起來東方的反商戰線。這就是炎的天下之半。東方的天下之半是炎,西方的天下之半是黃。黃就是黃帝。周人反商樹起黃帝相號召。但是,繹史的“天下之半”另有所指。繹史指的是戰國時期的形勢:炎帝代表齊,魯的商氏族後代,黃帝代表周,晉的姬性家族。說炎黃兩半就是說齊魯一半和周晉一半。(兩半說的用意在於:炎黃兩半聯合起來對抗更西的秦1半)。為什麼發生了歷史的大週轉呢?

討論到這裡就不能不說一說齊魯學者。下面是關於春秋時代“學者”的統計:

淮南子 西漢 淮南

列子 戰國 鄭(在洛陽東,非姬姓)

老子 春秋 苦縣(楚地,河南鹿邑)

莊子 戰國 宋國(河南,商丘)

孔子 春秋 魯,曲阜

孟子 戰國 山東,鄒縣(齊)

墨子 春秋 魯,一說宋。宋在魯西。

韓非 戰國 韓國,河南中部,山西東南。

荀子 趙人,曾遊學齊,楚。

上面的統計告訴我們,春秋時代的百家學者集中在商殷的舊地,古河道,黃淮地區。古漢語是商人使用的語言。商亡以後,政治中心轉向伊洛,商文化卻在古河道和黃淮地區繼承下來。從這份統計我們不能不想到“商文化”創造過歷史的輝煌,所謂春秋文化是對商文化的繼承和發展。

對春秋學者來說,顓頊,炎帝兩個巫祠系統已經是歷史,炎黃聯合反商也已經是歷史。炎黃的東西二半反映了東方的齊魯,伊洛的周和渭河的秦3者的關係。這個時候的炎黃已經是用“現代的”內容代替了原始的內容。

戰國時,對於炎,黃的討論極其熱烈。討論的焦點便是黃帝與炎帝誰是天下的正宗起源。是黃帝呢?還是炎帝呢?在今天,炎黃並稱,叫做炎黃子孫。在戰國時不是這樣。一派爭黃帝是正宗,一派爭炎帝是正宗。在史記中,司馬遷用黃帝“三戰而奪其志”做了定論。可知,在戰國時,炎是被當作南方楚人的“帝”。讀者知道,炎帝崇拜很古老,名氣也很大,被太行人崇拜,被黃淮崇拜。但是,春秋學者排的“五帝”卻沒有炎帝。為什麼?因為將炎帝當作蠻方楚人的祖先而排斥在五帝以外。

史記以後,黃帝正宗的地位確定了下來,在戰國時還沒有定論。

炎帝與祝融

繼續討論炎帝:炎帝起源於漳河炎始族,輝煌於黃淮商方國,匯合於淮河楚祖先。黃淮崇拜先後有神農,炎帝,舜帝,祝融被尊為楚祖先,(細說起來,還有顓頊和嚳,楚人廣泛吸收古漢語文化)。在今天,神農炎帝不清楚,炎帝舜帝不清楚,炎帝祝融不清楚,原因就在這裡。本文探索炎帝與祝融。

(4)淮南子•天文訓:“南方火也。其帝炎帝,其佐朱明。”

這一段話是對炎帝的討論,說南方的天象為“火”,炎帝是南方的一顆星。或者說代表了南方的一顆星。南方用火來代表,所以叫炎帝。“其佐朱明。”是說 炎帝手裡拿了朱明。讀者,這1條討論已經偏離我們討論的主題,將炎帝當作天象名稱。但是,文字說到“朱明”,值得注意,包含了有意思的東西。

朱明是什麼?在這裡,是將朱明當作了炎帝手持的工具。

衡山,五嶽中的南嶽,在湖南省的東南部。衡山有七十二峰,主峰叫祝融峰。在今天,衡山是著名的的旅遊勝地。問題就出在祝融峰上。早在顓頊時代就有了祝融的名字。如果沒有看到朱明這一條,本文就沒有想到朱明和祝融是同義詞。

朱,在長江語(祝融語,有人考證)意長,長官。朱明意光明神,太陽神。祝融的意思是火神,祝融和朱明是一支氏族的兩個名字。這是一段極其古遠的歷史。

再進一步考察:朱明就是炎帝,祝融也是炎帝。反過來,炎帝就是朱明,炎帝就是祝融。

祝融的名字流傳到今天,華山的名字流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