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部分

如今回想起來,金建杭仍對當時的情景記憶深刻。“前一撥人我們知道是中國另一家網際網路公司,人家是CEO帶著CFO,三四個人一起進去的,規模很大,隊伍很整齊。等馬雲出來,我們倆在大堂交流的時候,另一個網站的人進來,我們一看都嚇一大跳,當時感覺特像香港電影裡的情景:所有人都穿著黑風衣、戴墨鏡,老大走在最前面,其他人緊隨其後。看看人家那個聲勢和架勢,和馬雲就那麼一個人孤零零進去的感覺,完全不一樣。”

當時,UT斯達康中國區總裁兼CEO吳鷹、高階副總裁薛村禾也參與了專案評估,並跟孫正義聯手進行了投資。鮮為人知的是,評估就是在吳鷹的大辦公室裡進行的。

多年以後,身為和利投資集團(CTC)資深合夥人的吳鷹曾對我回顧說,“我個人很喜歡馬雲,儘管這個人長得很怪,腦袋瓜那麼小,還一晃一晃的。當時幾個很有名的人物也都在,軟銀也在考慮要不要投。他穿著夾克就來了,拿著一張小破紙。馬雲後來跟我說,他也沒想到孫正義要來,因為孫正義在當時已經很出名了——相當於日本的比爾?蓋茨(美國《新聞週刊》語)。談完以後,大家都對阿里巴巴很看好,那一天看了七八家公司,我個人很支援阿里巴巴。我們在軟銀中國的基金中佔10%(投資額約200萬美元),2005年楊致遠進去之後,我們就出來了,大概賺了5 000萬美元。假如等到IPO再出來的話,可能還要翻十倍,那就是5億美元了。”

初次見面,為什麼剛剛在一年前獲得“亞洲之星”稱號的吳鷹,會決定參與投資呢?

實際上,吳鷹對馬雲當時所講的B2B模式並不是很懂,但他說自己只看“人”,而且很喜歡“阿里巴巴”這個名字。即便孫正義,儘管透過馬雲五六分鐘的介紹,就初步瞭解了阿里巴巴的商業模式,但也不是毫無顧慮,畢竟,“對於B2B會不會成功,那個時候還沒有人能夠證明”。

不過,慧眼獨具的孫正義,還是立即作出了投資的決定。“你們這個公司能做成全世界一流的網站,要做,要做,就你們這個網站有希望。”他對馬雲說:“馬雲,我一定要投資阿里巴巴。”

這就是江湖盛傳的馬雲“6分鐘搞定孫正義”的真實版本。

當然,相比4年前的UT斯達康而言,馬雲吸引孫正義確實沒費太多力氣。1995年,UT斯達康全球總裁陸弘亮專門帶隊去日本遊說孫正義,講了公司今後的發展策略及目標,加上吳鷹30分鐘的演講,才讓孫動了心,當場同意投資3 000萬美元。馬雲尤其不能比的是,孫正義與陸弘亮是美國伯克利大學的校友,畢業後又一起創業,孫曾因身體原因,把公司全部託付給陸。所以,孫對於自己稱為“Blood Brother”(親兄弟)的陸,簡直百般信任,他最終決定投資也並不難理解。

“貴人”孫正義(2)

不過,孫正義還有一件倍感遺憾的事,即,他們沒能搶在高盛之前進入阿里巴巴,成為“天使投資”,如果那樣,價格還可以再便宜些。

而馬雲當時確實也沒有想要得到孫正義投資的強烈願望,畢竟,阿里巴巴剛剛拿到了500萬美元的投資。所以,當孫正義問他需要多少錢時,他回答說自己“不缺錢”。這讓孫正義很納悶,“不缺錢你來幹什麼?”——當然,這足以吊起孫的胃口了。

實際上,從當時的情況判斷,不缺錢的馬雲還是希望做成這筆投資的,只是別以被動接受投資的形式就行。

首先,許多網際網路公司都吸引了大筆的投資,動輒千萬美元,有了這些錢,企業自然可以快速成長、壯大。儘管高盛的500萬美元投資已經到位,但在那樣一個“燒錢”的年代,身處一個“燒錢”的行業,這又能支撐多久呢?而且,接下來的一件事,對馬雲還是有所刺激的。當馬雲和金建杭去參觀孫正義所投資的網際網路公司在北京的辦事處時,他們還是特別有感觸的。“人家都是在高檔寫字樓辦公,瞧著那辦公室就特別氣派。我們呢?當時在大寶飯店,先是租了一間,後來是兩間,其實就是雙人間,四五個人擠在裡面辦公。”而另一個頗為現實的問題是,阿里巴巴給高管的工資只有500元,短期內,你可以用理想來激勵,用人格魅力來感召,但長期來看,這怎麼能夠吸引人才、擴充隊伍呢?

其次,馬雲之前即與楊致遠打過交道,楊甚至還一度打算拉他入夥。楊致遠的雅虎能夠快速在全球崛起,幕後的資本力量便是孫正義。這不就是一個活生生的案例嗎?“我們阿里巴巴也要做一個世界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