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中鋼協召集惶惶不安的鋼鐵企業齊聚北京商量鐵礦石漲價對策。與會的16家大型國有鋼企一直贊同成立中國鋼鐵工業協會進口鐵礦石工作委員會,並希望召集其他具有進口鐵礦石資格的企業共同加入委員會,進一步加強進口鐵礦石的統一協調。
同一天,中國五礦化工進出口商會也召開了鐵礦石分會工作會議,研究解決進口印度鐵礦石的問題,併成立了鐵礦石印度進口協調小組。
這一年,趁淡水河谷、力拓要求大幅漲價,佔中國鐵礦石進口1/4強的印度礦也開始躁動起來。印度方面急於希望中國能向印度出口焦炭,“用焦炭換鐵礦石”,不惜抑制向中國出口鐵礦石。當時印度鐵道部部長拉魯·亞達夫希望對印度出口的鐵礦石,課以兩倍於運往本國鋼廠的運輸稅;同時印度鋼鐵部還建議國家礦業發展公司採用雙重定價系統。
4月1日,鐵礦石長期進口合同開始按照新一年的談判價格執行。
然而,當人們以為一切都重新歸於平靜時,卻驀然發現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只是暫時停火,2004年的鐵礦石故事還未完結。
。 想看書來
必和必拓重燃戰火(1)
當淡水河谷和力拓與各國鋼鐵企業簽下新一年協議價價格合同時,另一個巨頭必和必拓卻沒有任何行動。
敏感的行業內人士已經有所警覺:必和必拓將有大動作。
鋼鐵企業間盛行著一個傳言:必和必拓對的漲幅不滿意,要求更高漲幅。
2005年2月28日,夏末時節的澳大利亞城市珀斯,一場全球鐵礦石和鋼鐵論壇正在舉行。這個一年一度召開的論壇由《澳大利亞礦業雜誌》舉辦,雲集了世界幾乎所有主要的鐵礦石廠商和鋼鐵廠商。
中國中鋼集團總裁黃文天、邯鄲鋼鐵董事長劉如軍和首鋼集團總經理王青海都出現在了論壇現場。寶鋼接受協議價後,在市場和媒體的一片忙亂聲中,時任寶鋼國際礦業事業部總裁的劉永順也匆忙從上海飛往了珀斯。
論壇開始的第一天,最引人關注的自然是必和必拓的聲音。代表必和必拓發表演講的是市場部副總裁彼得·託斯(Peter Toth),他丟擲的言論語驚四座:“遊戲規則正在發生改變,鋼鐵企業應該和鐵礦石企業互相理解,明白各自的需要和侷限。世界鐵礦石市場正在發生結構性的變化。”
彼得·託斯在講話中還談到了一個當時並沒有引起大家太過關注的問題:鐵礦石的運輸成本。彼得·託斯當時強調,運費在鐵礦石的消費中正充當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世界運輸能力的有限性和不斷膨脹的運輸需求,使得運輸成本在鐵礦石到岸價中所佔的比例正在戲劇性地增長,而與巴西鐵礦石相比,澳大利亞的鐵礦石的運輸成本顯然低很多。
彼得·託斯的這番講話後來被認為是在為必和必拓不久後提出“以到岸價倒推離岸價”的新開價做理論準備。
結束鐵礦石談判後,劉永順在國內拒絕了一切採訪,但在第二天的論壇上卻發表了旗幟鮮明的講話。劉永順義正詞嚴地表示:“鐵礦石供應商和中國的鋼鐵生產商應該攜手維持長期共同繁榮。但一些供應商和商行不顧常規,把中國市場的鐵礦石價格推到了一個不合理的水平。短期內,這會對鋼鐵製造商造成傷害。但從長期來看,這還會對目光短淺的鐵礦石生產商造成傷害!”
論壇結束後,世界鋼鐵界都在等著必和必拓亮牌。
4月4日,澳大利亞媒體率先報告了必和必拓的宣告,公司宣佈,不滿意力拓和淡水河谷定下的今年鐵礦砂漲價的幅度,2005~2006年度的鐵礦石供應價格需要上漲103%~104%。按照上漲後的價格,力拓銷售的離岸價為40美元/噸,而必和必拓則要求每噸再上漲~10美元,即由去年的美元/噸上漲到4~50美元/噸。
訊息一公佈,立即引起了鋼鐵企業的極大不滿。澳大利亞…日本商業合作委員會名譽主席Takashiimai表示:“鐵礦石出口商只注重眼前利益而忽視了長遠利益,在談判時並不是透過談判和協商解決問題,而是採取了‘接受或放棄’的強硬態度,而且愈演愈烈。必和必拓嘗試新的提價方式,即使取得了成功,也未必能持續下去,反而可能喪失長期客戶。”
中鋼協在4月7日正式宣佈,中國鋼廠絕不同意、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接受不合理的鐵礦石提價要求。中鋼協強調,必和必拓這種加價行為是“不合理和違反了國際慣例”的,是一種短視行為,這種行為將嚴重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