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部分

政治因素纏繞,增添複雜度

在回臺灣前,我就做好完全的心理準備,這是一個燙手山芋,怎麼做都有人會批評的。藍軍要我回來,綠軍說我是藍軍大選時的“紐約連宋海外後援會”的榮譽主席,所以我可能會偏袒國親這邊……還有人質疑我和中國大陸的領導人及公安部門的關係很好,一定會偏袒大陸,不會講是中國大陸派人來的。也有人懷疑,我和當局的正、副領導人及許多民進黨當局的高層人士也有交往,我和他們及現任的警政署長、警察局長的關係都不錯,我會不會偏袒民進黨,幫著他們講什麼話。面對種種猜測,我要說的是:我這一生都是站在科學證據的客觀立場說話,根本不會偏袒哪一方面!讓證據說話,是我唯一的準則。

——李昌鈺

我這一生協助世界各地的警察機關辦過很多案件,其中也有一些和政治脫離不了關係,像是克林頓和白宮助理萊溫斯基的緋聞案、白水案、南斯拉夫總統遇刺案、泰國國會議員舉槍自殺疑案等,甚至協助重新調查肯尼迪遇刺案等特殊案件。但是,這些案件都沒有像“3·19”槍擊案這樣,給我這麼大的壓力。或者是因為我的身份是中國人,或者因為這起案件在臺灣社會引起的高度關注,以及信者與不信者間的嚴重分歧,也或者因為媒體過度報道,加上遭到槍擊的物件是臺灣當局領導人,案發時間又是選舉投票前一天這個最敏感時刻,使得這個案子沾染太多、太複雜的政治因素。槍擊案後,選舉照常舉行,最終###以極些微的優勢當選,槍擊案儼然成為影響選舉結果的關鍵因素。

正因為如此,“3·19”槍擊案從發生的那一刻開始,就有太多的揣測、太多的說法。面對各種揣測和說法,民眾往往會依照個人偏好“擇其所信,棄其所不信”。

對綠軍(泛指民進黨及臺聯人士)而言,反應也很複雜:一方面他們很意外、很激動,怎麼會發生這樣的事情?甚至立刻傳出耳語,指稱這是藍軍(泛指國民黨、親民黨人士)搞的鬼;另一方面綠軍也暗中盤算,這麼一來是不是選舉的勝算就會增加。對藍軍而言,也是百味雜陳,非常錯愕,不知道情況究竟如何,真相到底是什麼?對當局正、副領導人遭到槍擊,理應視作臺灣重大危機,全民一致響應,但民眾心裡又不得不懷疑,怎麼會在藍軍選情一片看好的關鍵時刻,發生這麼重大的政治治安事件?這麼一來,選舉會不會翻盤逆轉?再加上“大陸派遣間諜刺客,意圖製造紛亂事件”、“黑道大哥介入,以免賭注一面倒”的謠言滿天飛,一時間眾說紛紜。

“3·19”槍擊案如何發生?過程是什麼?出自什麼動機?當時都沒人知道。坦白講,藍綠雙方都是處於利弊難料的情境之中。當時,藍營內部曾經討論是否建請暫停選舉,但依法得臺灣領導人發生生命危機時才能終止選舉。最後,藍營選擇了讓選舉繼續,但是暫停競選活動,算是尊重了“國安單位”的危機處理。

相對的,“國安會”和“總統府”在“3·19”槍擊案發生後,立刻啟用所謂的“國安機制”,這也是後來引發重大政治爭議的主因之一。什麼是“國安機制”?是否因為啟用了“國安機制”而限制了軍警的投票權?既然“國安會議”決定選舉繼續進行,“國安機制”的啟用是否成為藍、綠陣營聲稱停止選舉活動之後唯一的造勢活動?當時稱之為啟用“國安機制”,事後卻指“只是一個會議”的說法,到底“啟用”了哪些積極作為?槍擊現場未能妥善保全,當局的正、副領導人因槍傷送醫過程及醫療情形,甚至連當局領導人安全維護都備受質疑。為什麼安全管制會如此鬆散?當局的正、副領導人為何會同車,以致同時遭到槍擊?疑點問題處處,而所有的疑點問題都沒有答案,這些沒有答案的問題註定在選後發酵,從而擴大了政治爭議。

政治爭議增加了“3·19”槍擊案偵辦的難度,但此種紛爭和“3·19”槍擊案的真相無關,鑑識人員的鑑定和政治人物的立場更應該無關。在調查“3·19”槍擊案的過程中,政治問題應該擺在一邊,不論個人政治偏好是什麼,鑑識科學是絕對中立、不分黨派、不問藍綠的。

朝野藍綠爭相邀請回臺

初聞槍擊事件,我的心情異常沉重。我有不少外國朋友始終有個印象:臺灣議會動輒肢體衝突,臺灣的政治很野蠻。如今竟然發生在臺灣大選期間,當局的正、副領導人同時遭到槍擊的事件,既讓人震驚,又感到不可思議。當時,海內外不少人抱持高度懷疑的態度,這是可以理解的,因為在海外,幾乎不會有當局的正、副領導人同車甚至同時出席一個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