婪頡!跋菽縉涿瘛焙汀叭收�C瘛畢嘟希�涫じ焊呦戮禿芮宄�恕U餼褪恰叭收呶薜小鋇牡覽懟�
古來好戰殺人、殘害百姓的政權,儘管逞其淫威暴虐於一時,但是最後的下場都很悽慘。為了滿足侵略野心,發動世界大戰的許多獨夫如希特勒、墨索里尼、日本軍閥,到頭來莫不自食惡果,敗國喪身。凡是大權在握的政治、軍事領袖怎能不以此為鑑戒呢?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孟子卷·論政治(17)
問題與討論
1�孟子為什麼說“君子有不戰,戰必勝矣”?
2�你對於戰爭有什麼看法?《大學》一書,是教人由內在的德性修養,到外發的事業完成,一以貫之,不斷進取開展的過程;已將一切做人做事的道理,包羅無遺,發揮盡致。稱得上是本末兼備、惟精惟一、修己治人、明體達用的大學問,也是中國最有系統的政治哲學。
《大學》原是《禮記》中的一篇,經朱熹改訂,分為“經”一章,“傳”十章。“經”為全書的總綱,“傳”則分述總綱所舉之三綱領、八條目。八條目中是以修身為本,而修身又以誠意、正心為先。故今選錄,首列“經”一章,其次為“傳”之誠意章、正心章,再次為修身章,然後依序為齊家章、(新浪讀書獨家首發)治國章、平天下章。讀此數章,對於《大學》修己治人、內聖外王之道,應可大略有所瞭解。
(一)
大學之道①,在明明德②,在親民③,在止於至善④。知止⑤而後有定⑥,定而後能靜⑦,靜而後能安⑧,安而後能慮⑨,慮而後能得⑩。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古之慾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其本亂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經》·一)
章旨
本章為《大學》全篇的總綱,闡明三綱八目的連貫性。由個人格、致、誠、正的修身功夫做起,進而齊家、治國、平天下,可以達到至善的境地。
註釋
①大學之道大學的教育宗旨、理想。古代最高的學府為大(音tài)學,以培養經國治世的人才為主,其教育內容即稱為“大(音dà)學”。
②明明德修明自己內在的清明德性。第一個“明”,是動詞;第二個“明”,是形容詞,形容此內在的德性原本清明。
③親民程子以為當作“新民”,使人日新又新,進步不已。
④止於至善達到最完美的境地,指明明德及親(新)民,都要盡力達到圓滿。
⑤知止知道要止於至善。
⑥定指志有定向。
⑦靜指心不妄動,不為外物所誘。
⑧安指心能定靜,隨處而安。
⑨慮指思辨精詳。
⑩得指達到至善的目的。
物有本末事有終始任何一件事都有先後次序。物,猶事。朱熹《大學章句》:“明德為本,親民為末;知止為始,能得為終。”
明明德於天下謂使天下人都能明其明德。
齊其家指家庭中父慈子孝,長幼有序,和愛相處;家族中公平有序,沒有紛爭。齊,和諧整齊。
正其心心有所主,不受情緒干擾矇蔽。
誠其意指使意念、志向真實無妄,都合乎德性的要求。
致其知推極自己的覺識,使其所知無不盡。致,推極。知,覺識,指人心之靈覺。
格物即物窮理,意謂在事物上探求其根源的道理。格,至、即。
庶人平民。庶,音shù,眾也。
壹是一切、凡此。
修身內在的修養功夫,此處亦包含格物、致知、誠意、正心四者。朱熹《大學章句》:“正心以上皆所以修身也。”
其本亂而末治者否矣猶言不修身而可以齊家、治國、平天下,那是不可能的。本,指修身。末,指齊家以至平天下。
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所厚”指修身,即前面說的本;“所薄”指平治天下國家,即前面所說的末。厚、薄是相對的概念,分指重要的與次要的。此句意謂所當厚之修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