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可有個要求……”
“什麼要求?”居韻淚眼朦朧地問,大眼睛一眨一眨的。
“我想多涉獵一下你家的秘密……”
“為什麼?”
“好奇唄。”
“好奇?”
“我正在構思一部反映海軍世家的長篇小說,想多蒐集一些素材。”
居韻一聽,破涕為笑。“你還能寫小說?原來還是一個業餘作家。”
“我寫懸疑小說。”
“什麼叫懸疑小說?”
“就是一個懸念接著一個懸念出現,從前有座山,山裡有個廟,廟裡有個老和尚講故事,講的什麼啊?……”
居韻笑道:“從前有座山,山裡有座廟,廟裡有個老尼姑講故事,講的什麼啊?這我也會講,也會寫,這叫什麼懸疑?”
龍飛搖搖頭,“你還沒聽我說完呢,從前有座山,山裡有個廟,廟裡有個老和尚講故事,講的什麼啊?山寺僧房的窗戶上突然出現了一隻繡花鞋,在這漆黑的雨夜,老和尚還在閉著雙眼不知對誰講故事。廟裡靜得只聽見下雨的聲音,古樹都不搖一下,古鐘也啞了,廟裡空空蕩蕩,可是這時,廟的山門突然傳來敲門聲,大門敞開,未見人影。古鐘自己響了一聲,又沉又悶,不知是誰敲的,院內的一棵數百年樹齡的老梅樹突然都綻開了梅花……”
居韻就勢撒嬌地撲到龍飛的懷裡,“嚇死我了,別講了,別講了,快別講了!”
龍飛感到她的胸脯急促地起伏,一忽兒,居韻抬起臉,猛然瞥到滑出的白晳的奶子,不好意思地退了回去,整整睡袍坐定軟墊。
居韻問:“爸爸說他畫的是文人畫,什麼是文人畫呢?”
龍飛說:“文人畫亦稱‘士大夫畫’,是中國畫的一種,泛指中國古代社會中文人、士大夫所作之畫,以別於民間畫工和宮廷畫院職業畫家的繪畫。北宋蘇軾提出‘士大夫畫’,明代董其昌稱道‘文人之畫’,以唐代王維為其創始者,並自為南宗之祖。唐代張彥遠曾說:‘自古善畫者,莫非衣冠貴胄,逸士高人,非閭閻之所能為也。’此說影響甚久。近代陳衡恪認為‘文人畫有四個要素:人品、學問、才情和思想,具此四者,乃能完善。’通常文人畫多取材於山水、花鳥、梅蘭竹菊和木石等,藉以抒發靈性或個人抱負,也含有對民族壓迫或對腐朽政治的憤懣之情。他們標舉士氣、逸品,崇尚品藻,講求筆墨情趣,脫略形似,強調神韻,很重視文學、書法修養和畫中意境的締造。唐代詩歌盛行,詩人王維以詩入畫,後世奉他為文人畫的鼻祖,他的繪畫作品成為後世文人畫家的範本。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蔚然成風,代代相傳。南北宋時期出現了許多著名文人,如蘇軾、黃庭堅、米芾父子等,他們在王維的文人畫派基礎上,以書法入畫,實踐並發展了其水墨技巧。元代,文人畫進入興盛時期。元統治者重武輕文,導致更多的文人從事繪畫。最著名的文人畫家有黃公望、王蒙、倪瓚、吳鎮,即後世所說的‘元四家’。他們的畫多表現‘隱居’,以‘出世成仙’的態度表達一種士大夫階層的孤傲、空虛的情感。藝術上提倡‘高雅’、‘平淡天真’,理論上主張‘逸筆草草’、‘不求形似’、‘聊寫胸中逸氣’等。明代前期文人畫處在繼承發展時期,出現了‘吳門畫派’和‘浙派’,沈周、文徵明、戴進等是這一時期的重要代表人物。直到明代中後期,理論家、畫家董其昌進一步提出畫分南北宗和文人畫理論,文人畫的名字也正式被提出和使用。同時,作為南宗的文人畫的地位得到確立。清代到了文人畫鼎盛時期,湧現了諸多著名的文人畫家,最突出的是‘四僧’,‘四僧’中又以八大山人、石濤最為突出。身為明末遺民,他們在書畫中寄寓國破家亡之痛,八大筆法恣肆、放縱、簡括、凝練,造型誇張,意境冷寂。石濤努力體察自然,鄙視亦步亦趨的畫家,主張“筆墨當隨時代”,“法自我立”,面向生活“搜盡奇峰打草稿”。他的主張對後世的‘揚州八大怪’、虛谷、趙之謙、任伯年,吳昌碩等都起到了深刻的影響。文人畫的題材多為梅、蘭、竹、菊、高山、漁隱之類,文人借描繪自然景物抒發心靈感受。他們眼中的梅花,衝寒鬥雪,玉骨冰肌,孤高自賞;蘭花,清雅幽香,芳草自憐,潔身自好;翠竹,虛心勁節,直竿凌雲,高風亮節;白菊,凌霜而榮,孤標傲骨;山水、漁隱則不問世事,淡漠名利。藉此,文人們抒發他們內心當中或豪邁或抑鬱的情緒,表達其自身的清高文雅。”
。 想看書來
第三章 碧潭遇刺(3)
居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