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匠》在國內開始運營至今也快半年了,反響還是很不錯的。
國內很多科學家或者學者,特別是那些年紀比較大,只在國內有些聲望的那些人,特別鍾情於《巨匠》。
那些隱藏的大牛終於現身了。
在此之前,他們根本不屑於用英文去發表論文,當然也有可能是外語水平一塌糊塗,不好意思出來獻醜。
現在條件好了,他們把以前的那些論文翻找出來,稍稍修改了一番,重新投遞到《巨匠》編輯組。
因為那些論文確實很牛逼,基本上都透過了編輯組的稽核。
就算有些瑕疵的部分內容,也可以透過電話互相溝通後,完美的解決。
像雜交之父袁老,就非常喜歡這樣的一個平臺。
平常沒事的時候,就寫些之前未發表的實驗成果,以及自己的心得體會。
他把這些都交給徒弟們,讓他們投遞到《巨匠》,讓更多的同行們能夠共同展開研究。
因為有太多的論文要發表,所以在三個月前,《巨匠》已經改為半月刊了。
現如今,已經越來越多高質量的科學論文只發表在《巨匠》期刊裡,sci組織也只好把這全世界唯一純漢語期刊列入sci期刊目入。
而且把這本期刊的sci因子調整為最高等級。
化學領域因為有姜大鄴提供的基礎學科資料,很多化工領域的科研工作者把自己實驗得來的結果,和材料特性以論文的形式在《巨匠》發表。
而這些科研成果,在國際上的化學領域大多數算得上是諾貝爾獎級別的論文。
如果沒有把《巨匠》列入sci期刊目錄,反而會讓世人覺得有失公允,有種族主義之嫌。
也正因為如此,國內眾多的高等學府的學子、教授們已經把《巨匠》視為論文投遞的第一選擇。
英語的重要性再一次降低,有些技術學院,甚至已經打算今年下半年取消英語必修,改為選修項。
和華夏相隔黃海的棒子國,看到純漢語的《巨匠》科學期刊,居然能夠在滿世界的英文學術界中異軍突起,很是不爽,心裡卻滿是羨慕嫉妒。
他們這麼偉大的國家,居然都沒有一個本民族語言的科學期刊,簡直就是奇恥大辱。
然後他們就集合了他們國家所有的科研力量,創辦了朝鮮語的《天匠》科學期刊。
他們還生怕日本和華夏人不懂,還特意在期刊的封面上,特意用中文標註了書名。
日本人看見那些棒子的如此態勢,覺得被曾經的奴隸羞辱了,不能再忍。
他們也毫不猶豫創立的純日文科學期刊《匠神》。
他們的英語水平已經是一塌糊塗,現在完全放棄,也不覺可惜了,反而有更多精力去研究、創作。
隔壁的老毛子們,看見東亞幾國如此較真,感覺好笑。
還是他們的俄語優秀啊!
他們的科學家從來沒有用英語去寫論文的習慣。
背地裡老大卻下了死命令,讓那些近期已經改版的英語科學期刊,立刻改回之前的俄語狀態。
高傲的法蘭西公雞們看見科學界如此翻天覆地的變化,很是不屑。
作為全球五大流氓之一,這些高傲的公雞們認為只有他們的語言是最高貴的,其他的都是垃圾。
他們從不主動把論文投遞到英文期刊裡,除非有人把他們翻譯過去。
他們隔壁的德意志人,見到此情此景,心中有些失落。
他們可是第三帝國的子民們,如今卻是越混越回去了。
是該重新振作起來了,要讓那些牛逼哄哄的傢伙們跪在他們面前懺悔。
希臘作為歐洲最悠久的語言發源地,也覺得很沒有面子。
要是亞里士多德和阿基米德從棺材裡爬出來,看到現在的希臘居然在用他國語言發表論文,非得又氣死一回。
西班牙語作為世界八大語種之一,整個南美和拉丁美洲都在使用……
西班牙皇室覺得應該重振航海時代的雄風……
葡萄牙首相感覺非常憋屈,世界上至少有8個國家和地區,2億多人用他們的語言啊!
憑啥自己這些人就要用英語……
……
英語系的科學家們,才是超級鬱悶的那一批人。
因為他們寫的論文,其他國家的人能夠看懂,而他們看不懂其他國家的論文。
全球科學界,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