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孵化率,婁宇也不知道算高還是算低,不過他自認為已經相當不錯了。
不過第一批的個頭是最小的,體型甚至不到婁宇的十分之一。
然後是掠奪過來的奴隸,卵幼以及待孵化的蛹,一共貢獻了一百二十多“蟻口”。
另外,緊隨第一批工蟻之後生育的二百多枚卵大部分已經羽化。
再減去這期間損耗的,總的算起來,梁山泊的員工數量已經超過了四百。
這真是個了不起的成就。至少婁宇自己是這麼認為的。
實際上,有些種類螞蟻的成熟群落也只有這麼多而已。
不過婁宇的種族顯然不是這種小群落的螞蟻,生育工作依舊在緊鑼密鼓進行中。
透過小鑽蜂外出觀察晝夜變化,婁宇終於把握住了一定的時間尺度。
從產卵到羽化成工蟻,一個週期大概需要35天的時間。
不過畢竟是玄幻世界,就算每天的長短都不一樣也有可能,所以這個週期的參考價值待定。
與此同時,婁宇搜尋了方圓300草的範圍,又發現了35個蟻巢,而且無一例外全是新巢。
有幾個巢穴相互之間離的很近,在這段時間裡已經發生過爭鬥。
不過由於相互之間差距不大,某一方被消滅的情況只出現了三例。所以剩下的已知蟻巢是32個。
婁宇接下來的目標,就是把這32個蟻巢全部吞併。
這是個耗時耗力的大工程,不過對婁宇來說不是很難。
只要用之前的誘敵戰術,應對方式簡單的螞蟻很容易就會上當,接著就會像添油一樣,一點一點地把工蟻送到婁宇嘴邊。
事實也正如婁宇的預想,他很快就消滅了五個巢穴,並把它們的卵幼全部搬回了老家。
至於蟻后,雖然搶救及時,但也只搶到了七隻,都送進了獅駝嶺。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為了保證安全,鑽蜂們只能跟在大部隊後面進入敵巢。
而這也意味著,往往沒等鑽蜂趕到,敵方蟻后就會被圍攻至死。
即使是搶救出來的那七隻,也有一隻因為已經被注入不少蟻酸,沒過多久就死了。
另一方面,隨著戰爭的進行,消滅蟻巢的數量越來越多,婁宇也感受到了壓力,當然不是來自正面戰場,而是後勤——嬰幼兒實在太多了。
搶來的卵幼已經堆滿了梁山泊,鋪起來都能當床用了。
盟友們似乎是察覺到巢卵幼數量過多,已經停止了生產。
但獅駝嶺產房的卵還在源源不斷地送來,那裡的蟻后可不知道這裡的情況,她們只會奇怪自己的孩子都去了哪裡,然後繼續生產。
一方面,進攻需要大量的工蟻,另一方面,不斷增加的卵幼也需要更多的工蟻照顧。
雖然劫掠來的卵幼中總有一小批已經結蛹,快要羽化的,但要正式加入工作還需要一段時間,而且相比持續增加的、龐大的幼蟲數量,也不過是杯水車薪。
“人口結構確實很重要,青壯年永遠是社會的中堅力量,過度老齡化和幼齡化都挺夠嗆的。”
“幸好螞蟻不用養老人……這是種族優勢。”
不如說蟻群通常都是年老的工蟻外出工作,由它們來面對外界的各種危險。
而新生工蟻則留在安全的巢內做育兒保姆,直到年老時再出去冒險。
“唉,好好的梁山泊,硬是成了託兒所。”
不過婁宇沒有停止進攻的打算,雖然這種情況無法完全消化戰爭帶來的紅利,但蟻群的數量一旦到達某個程度,彼此之間的戰爭就會變成時間漫長的拉鋸戰。
不在弱小的時候一鼓作氣消滅周邊威脅,等到它們發展壯大,再想消滅就要付出巨大的代價了。
婁宇此時看似佔盡優勢,無往不利。但這都是因為敵我雙方的數量都很少。
正因為敵方數量少,婁宇才能透過觀察,大致確定敵方的數量和活動範圍。
正因為己方數量少,婁宇才能透過資訊素靈活調動己方的力量,讓己方工蟻保持在不會引起敵方全面攻擊的極限距離,安全地、無聲地消耗敵方工蟻。
面對大型叢集,巨大的地下巢穴,往往也意味著數量未知的巢穴洞口,以及出入頻繁的工蟻。
婁宇很清楚,一旦數字過於巨大,以自己的處理能力,作出的分析一定會失準,很難藉助這些資訊獲知敵方的情報。
另外,叢集規模擴大,其活動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