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喜歡周潤發撼人魂魄的魅力,喜歡周潤發那種淡淡的滄桑感;那種成熟的智慧與豁達;那副隨意率性、摯情至愛的神態……這種喜愛簡直深入到了劉德華的骨髓。
當時的劉德華,幾乎看過周潤發主演的每一部片子,對發仔佩服得五體投地。
在80年代,凡劉德華參演的影片,幾乎都帶有周潤髮演電視劇的味道。
因此有人說,劉德華是以“周潤發模式”作為自己的發展目標。
記得周潤發在自己第一次獲得金像獎影帝時曾激動地說:三年,我等了你三年啊!
而劉德華第二次獲得金像獎影帝時也說:“這個獎,我只等了三年。”
1。雛鳥初飛(2)
如此相似的獲獎感言,是不是潛意識的模仿我們不得而知,但在劉德華從影之初,表演上或多或少走了一些周潤發的套路,這是勿庸置疑的。
能有機會給周潤發當配角,劉德華自然很高興。
因為,這是一個向他學習的好機會呀!
或許是有緣吧,周潤發對劉德華的初步印象也很好,沒事的時候,他還會放下身份主動走過來,與這個初出茅廬的小老弟交談。
正因為與發仔有過一段合作,才有劉德華後來的被髮仔推薦。
那是1982年。
這一年,在劉德華的年譜上應該記上重重的一筆。
名導許鞍華籌拍《投奔怒海》,周潤發因故不能接拍,但他向許鞍華鄭重推薦了劉德華。
他說:“無線有個小夥子很不錯!”
致使許鞍華最後選定劉德華出演《投奔怒海》,周潤發的這句話起了一半的作用。[霸氣 書庫 …wWw。QiSuu。cOm]
起了另一半作用的是評價劉德華“這男孩外形不錯,挺有個性”的林子祥。
得到了兩個關鍵人物的肯定,再加上攝影師鍾志文的說合,許鞍華能不拍板?
現在看來,劉德華那一年多時間的龍套並沒有白跑,他為自己日後的事業發展,適時地抓住了每一個機遇。
用他自己的話說:“我常常覺得人一生當中的機緣是無限美妙的。
我步入影視圈之初雖然歷經困頓,被無線電視臺簽約後閒置,但只要有演出機會,不管是一天兩天的龍套演員,我也都不肯放棄,也因而有機會讓周潤發、林子祥及鍾志文同時對我留下印象並主動引薦。”
我們常說,勤奮+機遇=成功。
因為勤奮,劉德華才有了參演《投奔怒海》的機遇。
當機遇來臨時,他再也不肯錯過了,他在心裡一遍又一遍地琢磨劇中的人物性格;在心裡一遍又一遍地回想明星們表演上的可取之處;在心裡暗自告誡自己:這部片子只許成功!
果然,劉德華成功了!
《投奔怒海》在香港引起轟動,當年上映的票房收入就突破1500萬大關,並獲第二屆香港金像獎最佳影片、導演、劇本、美術和最有前途新人獎。
最值得劉德華珍惜的是,由於拍攝《投奔怒海》,他有了直接與心中的偶像歌星林子祥接觸的機會,也正是在林子祥的鼓勵幫助下,劉德華磕磕絆絆地走上了演唱之路。
劉德華在《投奔怒海》一片中的上乘表演,引起無線電視臺的注意,“東家”發現,自己臺裡培養的這個第十期藝員訓練班的年輕人,確實不能不刮目相看。
於是,《英雄本無淚》、《獵鷹》、《神鵰俠侶》還有《鹿鼎記》,由劉德華領銜主演的電視連續劇一部接著一部,讓人應接不暇,想不記住他都難。
尤其是以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代表作拍攝而成的《神鵰俠侶》。
藉助小說的廣泛影響,電視劇《神鵰俠侶》一上映即在香港引起轟動。
原本就被金庸先生寫得真摯感人的楊過與小龍女的愛情故事,被劉德華與陳玉蓮演繹得逼真傳神,加深了人們腦海裡難以忘懷的印象。
可以說,這部根據同名小說改編的電視連續劇,為當時正紅火的香港影視注入了更加青春的活力,劉德華俊朗的臉、英武的身材、逼真傳神的表演,成為香港人茶餘飯後爭相談論的話題。
劉德華在香港一夜走紅。
其實,一夜走紅僅僅只是一個表象,有誰知曉走紅背後付出的心血和汗水?
在拍電視劇階段,無論扮演任何角色,劉德華都要做很多拍攝前的準備工作,研究、分析人物性格。
即使在《戲班小子》(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