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70部分

唐人那不可觸碰的尊嚴,徹底被秦始皇他們踩在了腳下。

堂堂二品大官,跺跺腳,朝野都要震驚的存在,可在他們的眼中,居然來和談的資格都沒有,竟然要讓他們的皇帝親自出面,這跟任人宰割又有什麼區別?如果大家不瞭解這種感受的話,幾百年後的北宋政權就是一個榜樣。

靖康之難,大家都應該知道吧,金兵兵臨城下,北宋皇帝出外和談,第一次安然無恙的回來了,第二次。。。。。。。呵呵。。。。。。。當一個國家需要皇帝擔任使者低聲下氣的去談判時,離亡國還遠嗎?

想來,即便是成功和談,那個代價,也就是大唐所不能承受的,百萬雄兵劍指長安?他們可能只要一些金銀財寶的外物嗎?

割地,賠款,俯首,稱臣,這些都是必然的,而這些也正是他們所不能接受的,尤其是後者,哪怕是割地都比稱臣來的更加恥辱,稱臣,意味著什麼,意味著你泱泱大唐,一個帶甲百萬的超級大國,要向別人承認自己是他的附屬國,年年進貢都不說了,就連皇帝的人選,也需要得到人家的同意,還有年號,必然是要沿用他們的年號,當這一切成為現實,也就代表,大唐,徹底變為了一個小國,一個只能在別人的庇護下,苟延殘喘的弱國。

恥辱啊,這是真正的恥辱啊,劉仁軌聽到秦始皇他們要求李治去談判時,眼睛當時就紅了,竭力阻止談判,大不了他拼上這條老命,殺出一條血路,和談,本身已經算得上是對武將的羞辱了,就更別提秦始皇和曹操說的那番話了,原本週御史沒打算說,可劉仁軌硬是拿劍逼他將劉備曹操秦始皇說的話,全都復原了出來。

“你覺得你一個二品官員,也配和我們談?”

“滾,讓李治親自來,不然寡人就滅了你們大唐。”

周御史的語氣很正常,平和,甚至多添了幾分討好的意思,但沒用,所有人都在腦海中自動浮現出了秦始皇他們說出這番話時,那語氣中那趾高氣昂,充滿了輕視不屑的模樣。

但凡是一個有血性的人,聽到這些話,都會按壓不住心中的殺意,就更別提這員征戰沙場多年的大將了。

在劉仁軌眼中,他可以戰死沙場,但絕不可受人隨意欺辱。

可眼下的大明宮中,除了劉仁軌以及一些渾身包紮著傷口的御林軍將領外,絕大多數的文臣都選擇了沉默,還有一些人,只知道勸李治讓他不要去,至於那些死忠,已經默默的站到了劉仁軌身後,打算靠著自己這雙只知道考舞文弄墨的雙手去殺敵。

再說李治本人,他聽到了這個訊息,也是一陣愕然,在周御史沒回來之前,他在想秦始皇他們會提出什麼要求,只要不是太過分他都可以答應,如果過分了一點,比如說割地,那他也可以咬咬牙答應,大不了背上一些罵名唄,總好過大唐被人滅了。

可當周御史回來,李治聽到了他口中傳來的話語後,他便傻住了,隨即便是一陣悲涼湧上心頭,大唐已經孱弱到了這個地步了嗎?都需要他這個皇帝出去當使臣了?

若是沒有後來發生的事兒,我們相信已李治的性格,他很有可能,真的出去跟秦始皇等人談判,但顯而易見,大唐的能人很多,他們絕不會允許這種事情發生,就比如坐在李治身旁的武則天,和站在殿下的英武公,李績。

李績在聽到了周御史的話後,同樣愣了好一會兒,但他很快便冷靜了下來,尤其是在聽到秦始皇他們釋放了九萬俘虜之後,臉上更是出現了一抹笑意,劉仁軌身為武將自然不比文臣,看不出很多深層次的東西。

而在場這些文臣大部分卻都在痛罵秦始皇等人,和自責自己的無能為力,去沒有認真分析。

他們不去理智的思考,不代表有人不會。

李績單單從釋放的九萬俘虜身上邊看出了一些名堂,很簡單,還是倆個字,示好。

至於讓李治去談判,也很簡單,三個字,下馬威。

李績相信,即便李治真的不出現,城外的這些敵軍也不會怎麼樣,因為從他們的種種跡象早已表明,這些來犯的敵軍只是為了達成某種目的才會出兵長安,只要目的滿足,自然而然就會退兵,至於和談的人選,確實,周御史的分量在一般的場合來說,已經很重了,但在百萬雄師的面前,還是輕了一些。

秦始皇他們想要的不是李治,而是一個真正有能力決斷一切的人,就比如他自己,英武公李績,這個人的分量就已經很足了,凌煙閣二十四功臣,試問當今大唐,除了薛仁貴還有誰能比的上他李績,所以,這個和談的人選,沒有意外,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