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68部分

才能確保在五公里之外有足夠的動量,使反艦制導炸彈的飛行彈道生偏差。

可以說,這輪攻擊才是致命的。

不到五分鐘,太平洋艦隊的上百艘戰艦全部中彈,六艘航母與十二艘巡洋艦受到了重點照顧。

在局面已經無法挽回的情況下,大部分艦長下達了衝灘命令。

這麼做,是儲存戰艦的唯一辦法。

更重要的是,只有避免在港灣內沉沒,才能最大限度的降低附帶影響,使橫濱港能夠迅恢復使用價值。如果上百艘戰艦全部沉在港灣裡面,那麼至少在未來數年裡,橫濱港都將處於癱瘓狀態。

要知道,在太平洋方向上,能與橫濱港媲美的就只有舟山港了。

至於那霸、金蘭灣、蘇比克灣、長崎、元山、青島、高雄、基隆等軍港,要麼是基礎設施過於落後,要麼是港灣面積過於狹窄,根本沒有資格作為太平洋艦隊的母港,最多隻能為艦隊提供支援。

從地理位置上講,橫濱港的戰略優勢非常突出。

別的不說,橫濱離關島的距離要比舟山到關島的距離近得多,因此對美國海軍的威脅也就大得多。說得直接一些,中國艦隊從橫濱港出,能在一天之後攻擊關島,或者在四天之後攻擊中途島,而從舟山出的話,前者需要三天,後者需要八天,因此艦隊的作戰靈活性與作戰效率都將大打折扣。

也正是如此,美軍在重點打擊中國海軍太平洋艦隊的時候,也沒有忘記轟炸橫濱港。

戰術戰鬥機的攻擊結束之後,緊接著到來的是第二波導彈攻擊。

這些導彈,不是轟炸機射的,而是由部署在西太平洋上的八艘美軍巡航導彈潛艇射的。每艘巡航導彈潛艇攜帶了一百六十八枚高音巡航導彈,八艘潛艇總共擁有一千三百四十四枚巡航導彈。

對於攻擊橫濱港內的基礎設施而言,一千三百四十四枚導彈肯定是綽綽有餘。T!~!

..

第十一章 打擊利器

第十一章打擊利器

巡航導彈潛艇能夠說是核時代的遺留物。

華盛頓條約生效之後,美國的戰略核潛艇數量被限制在十二艘以內,因而在接下來的十多年內,美國海軍唯一的戰略核潛艇專案就是用“伊森?艾倫”級取代服役數十年的“俄亥俄”級。

該級戰略核潛艇,正是以其最大支持者,時任美國海軍參謀長伊森?艾倫的名字命名。

與“俄亥俄”級相比,“艾倫”級依然保留了二十四枚潛射彈道導彈的基本配製,以此達到美國海軍的基本要求。因為美國海軍在“三位一體”的戰略體系中承擔了百分之六十的分量,而戰略核潛艇總量又遭到了嚴格限制,所以對潛艇照顧潛射彈道導彈的能力,以及導彈的彈頭數量都有較高的要求。要知道,在同一時代,中國、俄羅斯、英國與法國的戰略核潛艇照顧的潛射彈道導彈都不過二十枚,一般只有十六枚,而且導彈照顧的彈頭數量也普遍低於美國。

當然,這也與各國的核戰略有關。

美國的核戰略是全面摧毀,即在戰爭迸的時候,完全摧毀敵國,而中俄法英的核戰略以報復為主,透過讓潛在敵對國遭受無法承受的嚴峻喪失來遏制敵對國的戰爭野心,達到有限的戰略平衡。

在全面銷燬核武器公約生效後,戰略核潛艇成為了歷史產物。

只是,在這份全球公約中,並沒要求拆毀戰略核潛艇,只是要求拆除戰略核潛艇上的潛射彈道導彈射裝置,銷燬所有潛射彈道導彈與核彈頭,潛艇是導彈的運載工具、而不是核彈頭的運載工具,所以不在銷燬的行列之內,各國能夠根據實際情況,決定如何利用這些核潛艇。

從經濟角度上看,讓造價巨億的戰略核潛艇間接報廢,也非常不划算。

當時,中國海軍就考慮過把戰略核潛艇改形成巡航導彈潛艇,並且委託武漢造船廠制訂了改造方案。只是在進入專案經費稽核階段的時候,被時任總參謀長的騰耀輝否決,沒有能夠變成現實。隨後,中國海軍現役的八艘戰略核潛艇連續退役,只有兩艘被移交給了軍事博物館與海軍博物館,另外六艘都在拆除敏感裝置與核反應堆之後,賣給了拆船廠,在二零四零年之前全部銷燬。

騰耀輝這麼做,也很有道理。

當時,中國海軍的八艘戰略核潛艇中艘是服役二十年的094型,而四艘096型的平均服役年齡也有十年。按照計劃,094型將全部被098型取代,而096型也將在二零五零年之後退役,因為096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