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和這樣的傢伙並肩作戰,安拉是會遷怒於自己頭上的。
但他握緊拳頭,沒有直接對大石發怒,而是狠狠甩了賴坦一個耳光,怒斥他的婆羅門信仰是汙穢不潔的,“你們在木爾坦城虔誠禮拜的太陽神,不過是堆冥頑不靈的木頭、血腥骯髒的牛皮和代表邪惡的紅寶石拼湊成的偶像,只配在伽色尼的大街上被人踐踏吐口水。你這個婆羅門,你這個只知道吹牛欺騙的奴隸!”
這時,傳令急匆匆趕來,說赫拉特城的那股敵軍(金手執政官卡貝阿米婭)似乎補充了士兵和給養,又開始向王城伽色尼進軍了。
賴坦捂著哭喪的臉走出去後,伊斯萊爾按捺住怒氣,對大石請求說,“你應該再去伽色尼,那面的敵人不是你的對手。”
大石便說,“若我再去,正是中了敵人的計策。拂的皇帝就是一南一北在不斷牽制消耗我方的實力,然後擇機將我方擊潰。”於是大石建議,不如放棄援助木爾坦,而是集中力量全都回師,優先擊垮北路不斷來騷擾的敵軍,收復赫拉特和伊斯坎達,和公平王的正面戰線會合,再尋求新的戰機。
伊斯萊爾也很痛苦,他捨不得伽色尼城,那是他帝國的核心也是最美麗的“高山花園”所在;但他也捨不得木爾坦在內的信德、五河之地,這裡是最富饒的糧食和財賦來源地。
“那我們就暫時不去救援伽色尼城,把它交給您的留守隊伍去守護。我們就在這裡和拂皇帝決戰。”
但僅三日後,耶律大石和伊斯萊爾察覺到:真正渴求在這裡和他們決戰的,是高文。
在皇帝的壁壘前,高文動員了許多士兵和人力,開始構築兩道並列的橋樑,來橫跨希爾斯皮斯河!
這種工程對高文來說駕輕就熟,他在昔日東征軍圍攻安條克城戰事裡,就曾築就一座橫跨奧龍特斯河的大橋。現在羅馬的匠師再配合印度的苦力,使得架橋工程更加順利和迅速:
這兩道正在興建的橋樑,不但有壁壘裡的火炮掩護,並且還有河川上的“浮游炮臺”掩護。
這種浮游炮臺,就是用木頭排成個方形浮筏,四周繫上羊皮囊,並且用鐵索拴在壁壘幕牆後的滑輪上,方便遇險或填充彈藥時往回急速牽動。浮筏上四周立著掩護用的狗腳木和懸革,每個浮筏上有兩名名炮手、三名矛手、兩名弓手和兩名火銃手,負責一門青銅火炮。
第54章 舟橋
短時間內,就製造出七座這樣的浮游炮臺,不分晝夜,像風箏般來來回回在河面上,不斷施放火炮,驅逐靠近河岸的敵人。
再配合壁壘炮室內的遠端炮火,不間斷地對著希爾斯皮斯河的對岸狂轟。
最初伽色尼軍隊還摸清楚了高文方炮擊的規律,因為射石或射鐵彈的火炮一輪裝填時間較長,他們便出動廓爾喀傭兵堅忍地埋伏在草叢和灌木裡,趁著壁壘炮擊的空隙其間,猛衝出來淌水攻擊靠近岸邊的浮游炮臺,曾成功摧毀過三座:但新羅馬帝國的炮手在死難前也極為兇悍,他們氣定神閒地用釘子將炮口釘死,而後直接用藥包將炮身炸燬,自己不是被炸死,就是被蜂擁而至的廓爾喀人殘忍地劈成碎片。
但次日,又有相同數量的浮游炮臺被製造出來,繼續沿著河岸線來回炮擊。
並且負責壁壘營務的布拉納斯將軍,改變了炮擊戰術他要求四成的大炮,全是笨重的中型或重型火炮,保持對對岸的壓制射擊;而大部分的輕型火炮則備好彈丸,待到對面的廓爾喀兵出現時再實施猛烈的炮擊。
幾輪下來,被打得傷亡慘重的廓爾喀人的伏擊活動大大減少。
同時高文已經開始在河面上敷設橋樑了,最重要的橋樑是兩道平行的,高文立在壁壘的木塔上,親自督察它的施工,人們都能看見皇帝身披戎裝,雙手抱胸,時不時嚴厲地對其下忙碌計程車兵、匠師和苦力們喊叫兩句他們都能聽懂的軍旅粗魯之語,或者鼓勵,或者呵斥提醒這兩道橋樑是“兵橋”,高文要求無論在安全性、穩固性上都要保障步兵、騎兵乃至火炮的渡過。
羅馬人使用的是“船橋”,每道橋他們都使用了兩艘船,互相用繩索牽拉著,在河面上相隔三十尺上下的距離,而後將運載於船隻甲板上的土筐、木材、三角形的大鐵錠或其他的東西傾倒在之間的水底,慢慢在兩船間形成伸出水面的橋墩,再與其上鋪設木板,形成一小段橋樑,並且還能起到阻遏上游激流,充當攔水堤的作用。
看著羅馬人的舉動,對面營砦裡的伊斯萊爾和耶律大石寢食難安,伽色尼汗央求大石,“公平王的營地裡有羅馬人那樣,能射極遠距離